思科公司在2004年年底發(fā)布的Catalyst系列,新增了帶集成10G以太網接口和上行鏈路的Catalyst 6500和4500系列Supervisor Engine及Catalyst 6500、3750和3560 10/100/1000M以太網供電產品。同時,思科還把10G以太網擴展到了網絡邊緣。Supervisor Engine 32提供兩個10G或8個千兆以太網上行鏈路選擇。
McDATA同樣在去年年底發(fā)布其頂級Director產品Intrepid i10K,而該款產品也僅僅是在本地支持10G。同樣,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上面這些僅僅是一些支持10G的光纖交換機產品,而到現(xiàn)在我們并沒有看到一款事實上的10G SAN產品。整個10G市場的形成需要的不僅僅是連接SAN設備之間的交換機設備的成型,而是需要整個存儲區(qū)域網絡的成熟。
Broadcom 公司表示將在2006年年底左右將加大10-Gb/s 以太網SAN的推廣力度,但同時他們也未表示其10G的產品何時上市。而EqualLogic公司則表示,計劃2006年下半年首發(fā)10G的IP SAN系統(tǒng)。Intransa公司則將在下月舉行的SNW大會上展出一款10G Ethernet SAN陣列原型機,該公司發(fā)言人表示計劃將在今年推出該產品。
這些只能讓我們相信,10G時代的藍圖可能已經存在,但倘若說何時能真正體驗到這個,現(xiàn)在就下斷語還為時尚早。雖然,根據最新一項DoSTOR讀者調研顯示,10Gbps的以太網可以作為SAN傳輸的首選,但前途如何還取決于其可靠性和設備價位。若所有10Gbps傳輸速率的SAN系統(tǒng)價格相同,59%的人選擇以太網,30%選擇光纖信道(FC),7%選擇InfiniBand架構。當問及到10Gbps或者更高速以太網SAN的發(fā)展趨勢時,有18%的受訪者認為以太網 SAN發(fā)展目前這樣就OK了,54%認為很大程度上依賴于10-Gb/s的設備。
早在去年年底,博科公司的技術總監(jiān)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就表示基于10 Gbps 技術的最終產品在1 年后就可能在市場上出現(xiàn)。這是市場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不僅僅跟技術趨勢有關,當SAN (Storage Area Network,存儲局域網)在企業(yè)中建立起來并發(fā)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更快的數據交換意味著企業(yè)對于數據的應用會有更好的效率。而當SAN設備已經成為大多數企業(yè)構建存儲系統(tǒng)的必選之時,10G才真正的面臨一個成熟的市場和時代。
點此閱讀完整的第74期『存儲e周刊』;
點此免費訂閱『存儲e周刊』,第一時間快速掌握全球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
點此免費訂閱《信息存儲》雜志,利用“存儲創(chuàng)造信息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