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SAN,絕大部分數據集中于2臺EMC 8730及1臺IBM ESS之中,數據的集中帶來了數據風險的集中。在多數應用系統(tǒng)中,處理器的冗余通過雙主機集群機制提供;存儲鏈路的冗余通過每臺主機雙HBA通道卡、雙主機-交換機I/O光纖通道、雙交換機以及多條存儲?D交換機I/O光纖通道來提供。 
  
    但在存儲系統(tǒng)端,沒有完全獨立的冗余設備提供災難備份。在整個數據存儲鏈上,端末的存儲系統(tǒng)成為安全瓶頸。目前存儲系統(tǒng)的安全性只能依靠存儲系統(tǒng)本身的部件冗余,而不具備設備冗余。 
  
    2.數據存儲結構過于簡單。其實從運行管理及資源控制的角度,數據應按照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類,形成結構化數據存儲系統(tǒng)。將生產數據按照對應的業(yè)務重要性(核心系統(tǒng)、重要系統(tǒng)、次要系統(tǒng)等)或業(yè)務類別(交易處理系統(tǒng)、渠道系統(tǒng)、管理系統(tǒng)等)劃分,有助于根據不同的數據類型采取不同級別的冗余保護措施或選用不同技術特性的存儲設備。不同類型數據之間的關聯(lián)程度不同,分類也將有助于進一步明確存儲結構和數據關系。 
  
    也可按照數據生命周期對數據進行分類,例如,可將數據按照其生命周期分為: 當前數據(三個月內的業(yè)務數據)、當年數據(三個月以上一年以內的業(yè)務數據)和歷史數據(一年以上的業(yè)務數據)。針對處于三個生命周期中不同階段的數據,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如提高當前數據的可靠性、完善冗余機制、提高訪問效率、控制數據規(guī)模;對于當年數據,提供在線查詢功能,降低存儲設備安全及性能級別,不再進行數據備份操作,從而降低設備成本和管理成本;對于歷史數據,將保存在移動介質中,不提供生產系統(tǒng)上在線查詢功能,必要的時候可將歷史數據進行非結構化處理,使其查詢功能不必依賴生產系統(tǒng)或上線測試環(huán)境。 
  
    按照數據生命周期進行管理,能夠有效地控制在線數據規(guī)模,提高生產數據訪問效率,縮短或控制備份窗口,從而提高應用系統(tǒng)運行的整體效率和效果。 
  
    對存儲架構 實施改造 
  
    第一階段改造要按照數據對應的業(yè)務應用類型或重要性程度將其劃分為三個層次:核心數據存儲系統(tǒng)、管理/次要數據存儲系統(tǒng)。實施這一目標可通過以下兩個方案進行: 
  
    方案一(見圖2)



    將核心交易類業(yè)務數據存儲于EMC8730(1)中。而EMC8730(2)將作為EMC8730(1)的鏡像(R2),依靠EMC的SRDF技術,實現兩套存儲之間的數據同步。當8730(1)發(fā)生整機故障的時候,8730(2)可自動接管,從而提高核心交易類業(yè)務數據的可靠性、完善數據容災機制,為今后實施異地災難備份打下良好的基礎。 
  
    增設一套大容量存儲系統(tǒng),如EMC CLARiiON系列。將從8730(1)、8730(2)上遷出的次要及管理信息類業(yè)務數據存入該存儲系統(tǒng),實現兩類數據的分離。需要說明的是,Symmetrix 8730與CX700之間的數據遷移可利用EMC CLARiiON系列存儲系統(tǒng)的數據遷移工具,在存儲系統(tǒng)之間直接高速傳遞,不需主機服務器干預。根據次要及管理信息類業(yè)務數據的特點(重要程度相對低、時效性要求不十分苛刻,但數據量較大等),對于其存儲系統(tǒng)(CX700)不必進行SRDF的本地容災保護,依靠存儲設備本身的部件冗余和數據備份機制來保護其數據安全。 
  
    方案二(見圖3)



    方案二與方案一的區(qū)別在于:方案一僅僅將兩類業(yè)務數據的存儲分開,但在整個存儲數據流鏈路上兩者依然有重合復用的部分—-存儲交換機。 
  
    方案二不僅實現了兩類業(yè)務數據存儲設備的物理分離,而且還將存儲交換機進行了分離,實現了兩個存儲數據流鏈路的完全獨立。當然,正因為這樣,方案二的投資將略高于方案一。圖3中交換機2與交換機3之間的互聯(lián)是通過SAN Router實現的,目的是為了兩個各自獨立的SAN網可以在可控的范圍內共享存儲網絡資源或進行必要的數據遷移。 
  
    第二階段改造要實現按照數據生命周期管理(ILM)的要求,在對各類業(yè)務數據進行整理分析的基礎上,通過轉儲機制,按照當前數據、當年數據和歷史數據的分類,建立相對應的三級存儲系統(tǒng),如圖4所示。



    生產數據均存儲于EMC 8730(1)及EMC CX中,按照既定的備份策略將數據定期(一般為每天)備份于磁帶庫中。當生產數據滿三個月之后(即當前數據成為當年數據),將被轉儲至二級存儲EMC 5630中,供各應用系統(tǒng)B機或專用主機進行歷史數據在線查詢。轉儲在技術上可以只在數據源與數據目標存儲系統(tǒng)之間進行,無需主機干預。二級存儲(EMC 5630)中的數據滿一年之后(即當年數據成為歷史數據)將被清空,一年以上的歷史數據將不再支持生產系統(tǒng)的在線查詢,其數據來源依靠備份于磁帶庫(三級存儲)磁帶介質上的數據。進一步地,將磁介質上的數據轉換為非結構化數據,可不依賴原生產環(huán)境進行查詢。二級存儲應可較為精確地預估容量,在性能及安全性要求上也不必過高,因此可選用低檔次存儲系統(tǒng),甚至運行狀態(tài)較好的老舊設備。

分享到

多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