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虛擬存儲的概念已經落實到了產品,目前除了以HDS TAGMA為代表的磁盤陣列級虛擬化產品外,在網絡設備層也有眾多的產品和虛擬化方案比如IBM SVC、SVM、MAXXAN、MARANTI、STONEFLY、SUNRAD等等,我們重點討論SAN網絡產品,這些產品也有人稱之為智能交換機。而在傳統(tǒng)SAN系統(tǒng)的售后服務中,主要的工程和維護都是由磁盤陣列廠家提供,網絡設備廠家一般坐在幕后,通過和磁盤陣列廠家結成合作伙伴的關系,由磁盤陣列廠家、服務提供商出面為用戶提供技術服務和支持。在這種情況下,新的虛擬化網絡設備的應用首先面臨來自磁盤陣列廠家的強大競爭,在經過浴血奮戰(zhàn)取得成功之后,售后服務最終成為虛擬化網絡產品廠家的死穴。


    表面上看來,商務上的競爭和售后服務關系不大,但其實不然,因為本文主要討論的就是服務的問題,它必然牽涉到價格、成本和責任,商業(yè)行為必須有足夠的利潤來維持。在產品的銷售過程中,在目前普遍存在著交換機依賴于磁盤陣列,磁盤陣列依賴于主機的現象,所以在目前市場情況下,主流的磁盤陣列廠家已經開發(fā)和正在開發(fā)虛擬存儲產品,他們在未來使用第三方虛擬化SAN網絡產品的可能性不大,在目前更沒有可能,因為主流的磁盤陣列廠家都和BROCADE、McDATA結成全球合作伙伴,而這些SAN網絡設備價格低廉。所以新一代的SAN虛擬化網絡設備必須通過有實力的集成商來實現銷售,這意味著他們首先要戰(zhàn)勝磁盤陣列廠家,投入大量的市場費用,先說服集成商,再說服用戶。這時又要面對同類產品的有力競爭,邊增加投入,邊犧牲價格,以贏得銷售的勝利,但與此同時,這個成功的銷售的價格于磁盤陣列的銷售價格相比還是比較低的。

    此時SAN虛擬存儲網絡設備廠家和他們合作集成商會發(fā)現:巨大投入和犧牲換來的成功銷售伴隨著必須的高標準的售后服務,因為在應用了SAN虛擬網絡設備后,磁盤陣列只提供安全的空間,而原有的性能問題,空間管理,快照,等等問題都轉移到了網絡設備上來。首先是用戶系統(tǒng)的安裝和調試,SAN的搭建,其他協議的接入,磁盤陣列的設置,VLUN的規(guī)劃和實施,快照策略的制訂和實施,遠程拷貝的預設,甚至整合原有的SAN、DAS系統(tǒng)等等,而這一切都對用戶系統(tǒng)的成功建設和應用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些責任已無可逃避的擺到了SAN虛擬存儲網絡設備廠家和他們合作伙伴面前。

    在以往的情況下,SAN網絡產品的技術服務都是委托磁盤陣列廠家或者大集成商的技術人員負責,而且操作簡單,產品廠家只需要在遠程負責支持;可現在面對如此復雜的工程,特別是在復雜工程背后的巨大責任,用戶和集成商都必然會要求智能交換機的原廠家提供技術服務。而這僅僅是開始。

    首先智能交換機在SAN網絡中要進行冗余部署,這種冗余部署不同于以往的普通交換機的冗余部署,因為虛擬化的功能要在網絡層實現,這就要求部署虛擬網絡時不僅僅是鏈路的冗余,而且2臺以上的智能交換機要做到集群的功能,這樣才能保證虛擬化功能的安全和冗余。這里要特別說明一點,雖然MAXXAN、MARANTI等設備是全冗余結構,但目前國內用戶并不認同單一冗余設備的安全性,用戶還是認為只有看到了兩臺以上的物理設備才是可靠的冗余。集群之后是主機和磁盤陣列的接入,這個接入的過程也比傳統(tǒng)的SAN系統(tǒng)要復雜,要在傳統(tǒng)的光纖鏈路之外,全面計算帶寬,合理計劃其他協議和磁盤陣列的接入。在計劃接入的同時,還要進行雙層的存儲策略規(guī)劃,一是在傳統(tǒng)方式下對每個磁盤陣列的RAID, LUN,MAPPING進行規(guī)劃,當然這個規(guī)劃在虛擬存儲的前提下要把原來的主機訪問改成智能交換機的訪問。二是在網絡層對虛擬LUN,MAPPING,安全訪問等和快照,備份等功能進行規(guī)劃。這一部分的工作是以前從來沒有的,因為畢竟虛擬化是全新的技術,用戶和集成商對技術,產品和功能都不了解甚至有誤區(qū),在這個過程中會提出很多意見和要求,經過反復的討論讓用戶和集成商了解產品和方案,最終形成計劃,可能還需要經過主管領導的匯報審批。

    計劃通過之后,接入實際安裝階段,這是真正關鍵的時刻,因為到目前為止商務的競爭還沒有結束,而主機,磁盤陣列廠家都是競爭中的敵人。他們有可能制造技術困難阻礙工程的實施,從而反敗為勝。即使這樣的可能性不大,但在工作中得不到主機和磁盤陣列廠家的配合的可能性卻非常大,而且在這個過程中,網絡設備的廠家成了最佳的責任推諉對象。要解決這些問題,意味著大量的技術,公關和時間的投入,歸根結底要增加服務的成本。接下來的是系統(tǒng)測試、試運行和驗收,還是技術,公關和時間的投入。成功驗收后集成商按慣例完成了他的工作,廠家進入保修階段。

    虛擬化功能的實現,意味這網絡設備不僅僅負責鏈路和網絡性能,他要負擔起存儲空間,數據訪問性能,快照,遠程拷貝等等大量的工作,這是存儲系統(tǒng)管理的范疇,那么在目前的條件下,有沒有可能讓用戶來負責這項工作呢?答案是沒有。數據是用戶業(yè)務的核心,不會有用戶的技術人員和部門敢于承擔操作存儲系統(tǒng)的責任;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用戶在采購設備時必然要求高標準的服務,這個服務必須時原廠提供的,由專業(yè)技術人員全程操作的,快速響應的,等等。而且用戶在進行規(guī)劃時,也不會考慮到這項管理工作帶來的管理成本,同時,用戶必然要求免費的培訓,這些都時用戶采購過程中的慣例,在前期的商務條件中明確的。雖然在目前的服務市場上沒有非責任方管理其他設備的先例,但作為虛擬設備的功能和售前的宣傳,所有的磁盤空間都必須由網絡設備來管理,并實現各種虛擬化功能,這成了虛擬存儲網絡設備廠家自己釀制的,并且不得不下咽的苦果。

    在用戶漫長的使用過程中,除了要負責例行的設備維護之外,每一次用戶的空間調整,哪怕只有一個很小的VLUN的添加或者刪除;每一次用戶機房的設備移動,添加或者減少設備;每一次快照的手動操作;如果有容災備份,那每一次備份操作和容災演習;每一次系統(tǒng)的故障,甚至每一次主機或磁盤陣列的硬件故障,都要求服務方的專業(yè)技術人員迅速的到達用戶的現場。而這些現場支持很可能是與責任設備無關的,甚至拖延幾天不能解決。在兩年或者三年的保修期內,將再造成巨大的成本。

    當然廠家可以委托服務商來負責服務,但服務商負責服務的前提是贏利,而且擺在服務商目前有一個很大的問題:一旦他接受了服務責任,那他要為用戶的數據的穩(wěn)定使用和安全負責。這個責任無疑是巨大的而且有巨大風險的,特別是在虛擬化之后,存在復雜的快照和遠程備份的環(huán)境下,不論對服務商還是對他們的技術人員都如此。

    虛擬存儲網絡設備廠家再也不能躲在磁盤陣列廠家和集成商、服務商的背后悠閑的提供遠程支持了,小小的交換機上很可能負載著幾十TB甚至更大的容量,還有不同層次的快照,遠程備份和他們帶來的數據同步,鏡像分合,逆向覆蓋等等復雜而危險的操作。作為原廠家他們的責任更大而且成本更高,一邊是無情的競爭,另一邊是高昂的投入,誰為服務買單?


    訂閱《信息存儲》雜志請 點擊此處鏈接

分享到

多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