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超級生產’概念來自把整條供應鏈集中在一個地點進行,即把零件生產、供應商網(wǎng)絡、產品裝配及最后運輸一律集中在深圳方圓60公里內進行?!比樟h(huán)球存儲科技大中華區(qū)總裁德克?托馬斯向記者表示。
記者在廠區(qū)內看到,日立存儲在生產布局上可謂頗費苦心。一期廠房建成以后,預留大面積的廠區(qū)給供應商,將整個生產的前后端搬到深圳龍崗一隅。在這個產區(qū)可以完成從原料進口到清洗、磁頭磁阻組裝、刻錄、測試、整機出廠整個過程。這使其在物流、信息、上進一步降低成本。
在并購IBM存儲業(yè)務之前,日立硬盤的核心業(yè)務大都分布在日本、泰國、墨西哥等地,在中國幾乎沒有布局,而全球80%的筆記本、超過70%的電子產品是中國制造,日立存儲的大多客戶也在中國都有加工基地。托馬斯宣稱,日立要在中國成就其生產制造的“極限運動”,而深圳是“最合適的地方”。
站在日立前面的最大競爭對手就是希捷。希捷也早在1995年即在江蘇無錫設立工廠。目前,希捷無錫已成為希捷公司全球最大的硬盤生產基地,并已具備了每周完成近一百萬塊應用于個人電腦和消費電子硬盤的生產能力。
“短時間內,雙方在技術上難分伯仲,還沒有不可突破的技術壁壘。盡管各個廠商的打法各有側重,但是在目前大硬盤利潤不斷降低的情況下,競爭主要集中體現(xiàn)在怎樣擴大規(guī)模、降低成本、整合供應鏈、發(fā)揮集約效應上?!币子^國際分析師王濤表示,“希捷收購邁拓也是要整合產業(yè)鏈,基于發(fā)揮集約效應的目的。”
“目前,大硬盤的利潤微薄,微硬盤利潤還比較高,日立等紛紛看好這塊市場,大刀闊斧占領這塊市場也比較正常?!狈治鰩熗鯘硎尽?
據(jù)最新的IDC數(shù)據(jù),到2007年,在整體硬盤驅動器的付運中,便有超過7000萬硬盤應用于消費類電子產品中,而微硬盤的增長速度最快。目前中國已經成為消費電子產品的制造中心,“日立硬盤的中國布局應該就是沖著這個而來的?!蓖鯘龑τ浾哒f。
王濤表示,目前日立硬盤已經基本上完成了產業(yè)鏈的布局,鞏固了縱向整合的商業(yè)模式。除此之外,擁有巨大產能的深圳海量存儲設備公司也將發(fā)揮作用,作為日立硬盤與長城計算機深圳公司的合資公司,它負責日立硬盤的磁頭組件生產與組裝,這成為日立存儲的先天優(yōu)勢。而日立環(huán)球存儲上海公司則為中國客戶和國際生產商提供本地服務。四個公司組成了日立硬盤在中國的四輪驅動,從硬盤的組件和部件生產,到硬盤組裝以及售后服務,日立硬盤挑戰(zhàn)希捷將非常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