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企業(yè)業(yè)務培訓與認證部 王翔先生 分享華為RDC基于e-CF人員能力模型的應用案例

企業(yè)發(fā)展與人才的角度,也面臨幾個問題,第一個,未來的企業(yè)發(fā)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
第二,如何做好企業(yè)現有人才的管理和評估;第三,企業(yè)的發(fā)展和員工的發(fā)展如何很好的結合,這個實際上是所有的人都可能在思考,尤其是HR部門在考慮的一個問題;最后一個,應該選擇什么樣有針對性的課程。

王翔特別指出,華為在消化和理解市場需求的時候,同時也在理解、消化e—CF框架模型的時候意識到,其實崗位非常重要。華為認為,崗位是一個連接點,連接了市場需求和培訓這兩個重要內容。

“除了時間和空間沒有邊界的,其他任何事物都是有邊界的,邊界是告訴我們這個事情到底應該怎么做,崗位也是如此。在e—CF中,崗位非常重要,e—CF如何定義崗位,意味著e—CF的能力模型是怎么架構的、邏輯是什么樣的,同時影射到這個崗位的需求?!蓖跸枵f。

而強調崗位的清晰、簡潔有力的定義(15個字描述清楚),以及強調協作,是e—CF定義崗位中的兩個突出的亮點。

以下為王翔演講實錄:

首先感謝大會主辦方邀請我參加這個大會,按照我們華為人內部的說法,其實我們不善言辭,講的如果不好我們私下可以交流。我們的人都是民工,這個話不是我們說的,這個話都是用e—CF這個模型其實到最后評估得出來的結論,在后面都有展示。所以我今天主要展示的跟大家分享是什么,其實是換一個視角,就是華為的視角怎么理解e—CF,同時在RDC項目里面我們的一些經驗分享。

我們培訓經常遇到一些挑戰(zhàn),第一個,為什么要學的問題,權利部門實際上是HR,他是最終決策這個錢要不要花的,但是HR其實往往不太清楚業(yè)務部門要不要花。

第二個,業(yè)務部門實際上是需求方,需求方很難從業(yè)務層面跟HR解釋這個培訓有多重要、有多合理、有多強的目的性和針對性,這個是很難去解釋的,這個產生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么要學。

接著第二個問題,學什么,其實很多業(yè)務部門的主管對員工的學習目標是相對比較模糊的,他的針對性包括目的性不是特別強,員工學習意愿和動力相對弱一些,員工不太清楚學習這個東西對他有什么好處。

第三個,跟誰學的問題。因為現在在市場上可以提供RDC能力培訓的培訓機構、廠家都非常多,HR也好、業(yè)務部門也好,其實是很難從這些海量的培訓機構、廠家里面挑一個合適的培訓課程來提升他。

最后,培訓效果是怎么樣的,我們尤其是HR部門,為什么會困惑,就是因為他把看病的錢花了,很難說清楚這個病看好了沒有,這是經常遇到的四個挑戰(zhàn)。

企業(yè)其實整體上來說也會思考一些問題,第一個問題,未來的企業(yè)發(fā)展需要什么樣的人才,人是最重要的,人才尤其現在ICT快速發(fā)展的過程,ICT系統(tǒng)對企業(yè)業(yè)務滲透影響越來越大,這個企業(yè)對于人員的要求素質模型應該是什么樣的,說不太清楚,但其實也是在思考。

第二個問題,如何做好企業(yè)現有人才的管理和評估,如果說我們不能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員工其實不太清楚他將來路往何方。

第三個問題,企業(yè)的發(fā)展和員工的發(fā)展如何很好的結合,這個實際上是所有的人都可能在思考,尤其是HR部門在考慮的一個問題。

最后一個,其實跟最后一個效果基本上一樣的,就是說應該選擇什么樣有針對性的課程,企業(yè)其實也在考慮這個問題。

我們剛才也談到了一個詞,就是崗位,其實華為在消化或者說理解市場需求的時候,同時也在理解、消化e—CF框架模型的時候意識到,其實崗位非常重要,為什么?我們認為崗位是一個連接點,連接了什么東西呢?連接了市場需求和我們培訓這兩個東西,通過這個崗位來連接的。

談到崗位,我們看一下歐盟對崗位的理解。從這個圖里邊我們其實可以看到,歐盟自上而下,業(yè)務管理、技術管理、開發(fā)、設計、業(yè)務運營、支持,從不同的維度向下,一共規(guī)劃了23個標準的能力模型,這23個標準的能力模型就是通過剛才振鵬介紹的5大能力域、40大能力項規(guī)劃出來。同時因為我們的崗位將來有千萬種,在業(yè)界可能有很多跟e—CF所定義的23個標準很相近的,可以作為衍生的,衍生出76個崗位。

右邊這個圖我們是可以看到的,在左邊技術層面你會發(fā)現,其實在技術要求越往下越低,其實高的部門都是偏業(yè)務管理層面的,這個里面其實可以強調什么,不是說技術不重要,是說我們任何一個從事ICT領域的人往往是從比較低級別的技術領域開始起步的,慢慢成長起來,最后變成上面這些,慢慢成為主管和專家,是這樣一個崗位的發(fā)展過程。

這頁我們看到EXIN對于崗位的分類,下頁我們就要講崗位到底是什么。因為我個人認為,這個世界上面除了時間和空間是沒有邊界的,其他任何事物都是有邊界的,邊界是在告訴這個事情到底應該怎么做,如果說不能對一個事物科學的定義,其實就無限發(fā)散了。對于崗位來說,對e—CF非常重要,e—CF如何定義這個崗位,意味著e—CF的能力模型是怎么架構的、邏輯是什么樣的,同時影射到這個崗位里邊的需求,我們就來看一下這個崗位里邊的需求是怎么定義的。

第一個,實際上就是一個崗位名稱,很簡單,沒有什么特別的。第二個,在定位這個崗位的時候的工作概述,這是e—CF模型里面非常亮點的地方,為什么這樣說呢?因為我們往往在描述一個崗位的時候,你看很多人招聘也好或者說寫自己的崗位職責也好,特別羅嗦,其實羅嗦的時候實際上是沒有抓住事物的本質,e—CF認為事物的本質非常簡單,可能就一句話,所以他認為最多就是15個字。通過15個字符就把這個崗位核心內容描述出來了,這樣的好處是什么,很清晰的分別出來和其他崗位之間的差別,否則你永遠都不知道你找的這個人到底要干什么。我這是我認為e—CF當中第一個亮點在崗位上面。

第三個,任務。這個其實就是我們通常說的,在崗位上到底要肩負什么樣的職責、完成什么樣的任務,你的績效考核到底依據是什么,像下面的解釋,確保什么完成、什么實施、多少東西。下面就是輸出件,我們任何一個崗位完成任務的時候是要有輸出的,這里面輸出件其實e—CF也做了限定,我個人理解,沒有跟專家交流,因為一個崗位如果說他是相對簡單的,任何一個崗位一定是基于一個流程來的,崗位把這個流程分段的,每一段它的工作量、職責一定是有限的,就是說你的輸出也是有限的,e—CF這里面也做了限定,不能超過6個交付件,如果多了20個、30個一定有相當一部分輸出件是不值錢的或者價值不大的,他認為如果你找一個人或者評定一個人一定是抓住最重要的東西,所以e—CF認為只要6個就到頭了。

這里面稍微強調的就是交付件這塊,還做了細分,交付件是有不同屬性的,這個輸出件是由你自己完全負責的,還是你協作的,還是你只參與一下,在不同的場景里面實際上你輸出的價值和最終的能力要求都是不一樣的,為什么會這樣呢?我們一想就能想的清楚,因為剛才說了,去完成一個業(yè)務的時候他是一個業(yè)務,不可能只有一個崗位完成,一定是個人和他人發(fā)生了關系,尤其是我個人認為,老外還是比較強調個體和集體之間的協作關系的,所以這個地方是e—CF在崗位定義的時候第二個亮點,強調了團隊協作的關系,并且在崗位定義的時候就能清晰的把它描述出來。

下一個也是一個任務,這個任務和前面講的是有所不同的,那個更多的講職責,更多的對你的崗位績效進行評定的時候使用的依據,這里面更多的是強調你完成績效過程當中所做的一些動作、相應的一些措施。這個意思實際上e—CF結合前面這個任務,還有輸出件他也做了一個限定,完成一個目標的時候肯定過程也不會特別的冗長,他認為不超過10個,這里面也做了限定。

下一個就是e—CF的職責,每一個崗位都有相應的職責,剛剛振鵬已經解釋過了,從5個能力域、40個能力項,每個能力項上邊還有你掌握程度的深淺、熟練程度,這里有一個評價。

最后一個,每一個崗位都有自己要承擔的KPI考核指標,這個考核指標我們也相對比較清楚一些,就不多說了。e—CF也舉了一些例子,比如第一個,承擔的指標就是滿意度。

這個崗位相當于定義清楚了崗位是一個連接關系,基于這個崗位我們應該怎么去提供一個培訓給客戶呢?這兒就提供了一個模型,這個模型在一定程度上回答了前面第一頁提的部分問題。

這兒講的是一個員工和一個企業(yè)的關系。第一個,企業(yè)的發(fā)展和職業(yè)的發(fā)展是有關聯關系的,一定是從上往下傳統(tǒng)下來的,在這個崗位上面又有相應的能力要求,這個能力要求和個人能力之間是有一個銜接關系的。最左邊就是剛才說的,首先是從業(yè)務,業(yè)務到組織、到崗位、到能力,是這樣一個邏輯關系。這個東西和我們培訓發(fā)生什么樣的關系呢?我們看一下,剛才說的,這個部分就是e—CF的能力框架模型,加上華為培訓的一些課程,這個培訓課程實際上剛才孫總也講大了,課程是有能力覆蓋的,我們要用這個能力模型加上華為在專業(yè)領域的評估,對他的員工進行基于崗位的能力評估,找到其中的GAP,我們再用相應的符合這種GAP需求的課程給他進行培訓,找到真正的針對性,這個針對性就解決了。

基于這樣一個模型,華為現在實際上提供了這么一個培訓方案,主要是分六步,第一個,崗位技能模型的設定,就是用e—CF的這個模型對這個崗位進行評定,有的是標準的,有的是定制的,但是無論如何說白了,剛才基于前面說的七個模塊,崗位定義的時候七個模塊。第二個,能力自評。剛才孫總也介紹過了,一個在線測評的過程,他也是封閉式的問題,就是問你干過什么、沒干過什么,不停的探索找到你的能力。第三個,華為從產品、技術領域,專業(yè)領域,對這塊進行評估。確認這個人在專業(yè)領域的實際情況,完成這個部分我們就通過量化的關系找到GAP提供相應的培訓方案,后面就是實施培訓,還有聯合認證,這么六步。

這六步里面我們認為前面四步是最重要的,后面基本上就是從那四步展開的,包括我們在EXIN項目在歐洲做的項目里面不分內容做了一些分項。

第一個,崗位的設定。剛才前面講到,崗位設定的時候是通過EXIN崗位定義的七個模塊來對它進行評估,評估完了之后如果說這個崗位模型符合23個崗位就直接調動它的模型,然后在它的在線測評工具上對它的崗位進行設定,員工就可以基于這個崗位開始測評了。第二個,如果說你不滿足的話,那就可能要重新按照七個模塊逐一的進行和HR部門、業(yè)務部門進行確認,確認完了以后定制,定制完了再上載,上載了以后開始做。這個里面有一個東西要稍微說一下的就是,在e—CF模型里面教了一個方法,三部七問,第一部分,從海量IT能力域里面圈一些和本企業(yè)業(yè)務相關的能力,第二部分,分析他企業(yè)自己未來的發(fā)展,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將來包括現在可能潛在有關系的一些能力,第三部分,基于前面這兩部分找我老真正需要的部分。七問無非剛才說的都是哪些能力,這些能力對自己業(yè)務到底有幫助、沒辦法,是現在的還是將來的,最終做一個決策。

崗位設定完以后第二部分就是做評估,按照我們剛才六步里面其中有兩步是一樣的,e—CF一個評估,還有華為的專業(yè)評估。e—CF是怎么評估的?其實先是員工拿到一個密碼和賬號,登錄,登錄以后就開始基于這個問題答題,這些問題全都是封閉式問題,無非告訴你回答Yes or No就可以了。這些問題是逐步向下的,逐級探索你的能力域到底在哪兒。第一個,你是做技術的還是做業(yè)務的。你是做業(yè)務的?是的,你做什么的?不是,然后不停的通過問題的探索找到能力域在哪兒、能力程度在哪兒。四步答完以后會最終有一個輸出的結果。華為這塊是怎么去做的呢?基于我們因為有一個專業(yè)領域里邊的試題,這個試題通過e—CF的5個能力域、40項,還有成熟度進行匹配,也發(fā)布給員工去做,做完了以后我們通過答題的情況最終得到你在專業(yè)領域里邊的能力模型是什么樣的,最終生成了評估報告。評估包括剛才孫總可能沒有詳細講,其實評估報告的解讀對我們做培訓方案,包括我們最終的培訓效果都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后面我們給大家講一下評估報告。

第一個,評估報告可以從個人進行解讀,比如說以這個人為例,這個人去匹配所有的歐盟23個標準能力項的時候就發(fā)現,他最符合哪個崗位呢?最符合這個崗位,他的匹配度71%,在其他崗位上,像最差的就是下面這個,我剛才說了,業(yè)務的要求可能會高一些,我們的人真的是民工,只能干一些比較簡單的技術活,所以他偏上面,后面還有可以證明前面那個。在這塊只有1%,從這兒我們可以發(fā)現他的能力缺失在什么地方,如果說讓這個人去做解決方案的管理者,很明顯他在AR和C3這個地方是缺失的,如果說這個人要做解決方案管理者,他將來要在這兩個領域做相應的培訓和提升。

第二個,可以對集體進行評估,對我們的能力、整個團隊,他在某個定項能力上是什么樣的,以這個崗位,我們所有的人,都是我們華為的人,做的評估,評估完以后的結果很清晰,大部分人還是比較符合這個的,但是在B1和B4這個地方是有人不符合的,最底下就是崗位的能力需要,這個地方是缺失的。同時大家就可以看一下,還是我說的那個,華為的人真的是民工,因為他所有的能力在這里,所以說我們大華為的人都是民工。

第三個,可以從未來解讀報告。這個里面我們可以很清晰的看到,有一些柱子是比較短的,如果說柱子比較短、跟我們業(yè)務又強相關,跟我們業(yè)務的團隊和組織能力建設上面,這個一定是我們未來能力發(fā)展的重點。

報告解讀以后我們結合前面的個人能力的評估和基于崗位能力要求的就可以找到相應的GAP,剩下就是課程。課程我們前面也說了,對崗位的能力,跟員工的能力都用了e—CF這種模型進行量化,課程同樣也是需要進行量化的,e—CF其實在這兒還是口水話,因為孫總剛才已經說過了,他提供是通用的語言,對什么進行描述呢?對能力進行描述,把三種之間拉通了,崗位、人員、培訓,這三者拉在一起最終向客戶提供有針對性的基于爭議銜接的,彌補這個缺陷。以我們華為這個課程匹配這個崗位,在匹配這個崗位的時候我們就發(fā)現這個課程實際上不完全匹配崗位的能力要求,不滿足崗位能力要求的時候我們就要去找一些符合這個能力要求的一些課程,來彌補這里面的不足。這里邊可以稍微解讀一下評估報告的意思,第一個,大家就說在這個地方,B1,這個課程實際上是不具備的,其他的基本上部分具備,完全具備的就是這個G/P/S,這樣一個課程,通過這個課程來提升我們剛才所提到的,經過鑒定之后的培訓課程,可以來彌補他相應的能力缺陷。

今天差不多分享也到這兒,到最后我的理解,稍微總結一下,e—CF實際上是提供了一個關于能力標準的框架,基于這個框架華為利用這個框架面向客戶的崗位把企業(yè)崗位的能力要求、員工的能力現狀,以及華為可以培養(yǎng)的一些能力的課程,把這三個串在一起,提供了這么一個基于EXIN面向企業(yè)客戶的培訓解決方案,就是這么個內容,希望今天下午的分享對大家的業(yè)務有一些幫助。

分享到

zhou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