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企業(yè)BG網絡安全官Vladimir在ISF2017年演講
到2020年全球將有 500億臺物聯(lián)網設備,網絡將變得更加開放和復雜。華為企業(yè)BG網絡安全官Vladimir M. Yordanov在大會上發(fā)表了主題為“構建一個安全的物聯(lián)網世界——數以億計的物聯(lián)網設備如何改變安全”的精彩演講。Vladimir M. Yordanov表示:“物聯(lián)網一方面帶來了便捷和智能,另一方面又帶來了極大的安全挑戰(zhàn),傳統(tǒng)安全方法已經無法應對,必須采用一種全新的、多層次、端到端的安全系統(tǒng)。為此,華為推出了 “3T+1M”物聯(lián)網安全模型,以下三個關鍵安全技術和1個流程能力至關重要:1. 終端視角:適度的終端防御能力;2. 網絡視角:惡意終端檢測和隔離;3. 平臺視角:平臺及數據的保護;4. 流程視角:安全運營和管理。華為正致力于在這些領域為客戶提供安全功能,并支持客戶獲得所需的安全保障。”
ISF2017年度大會上的華為展臺
云、大數據、物聯(lián)網、移動化在驅動ICT變革的同時,也帶來了巨大的安全挑戰(zhàn)。華為在大會現場重點展示了云數據中心安全解決方案、云計算及大數據領域的安全能力,以及行業(yè)應用實踐。
華為此次重點展示的解決方案包括:
· 云數據中心安全解決方案:可以幫助客戶解決在加速業(yè)務數字化轉型過程中面臨的邊界安全、數據傳輸安全、用戶接入安全等問題,為云數據中心網絡及數據中心租戶提供智能、靈活、可信的云業(yè)務安全防護。
· 華為安全技術能力:華為建立了全面的安全技術體系,安全工程技術能支撐華為安全工程能力活動有效開展,構筑產品與解決方案的安全競爭力。比如,通過可信計算和系統(tǒng)完整性技術來保障系統(tǒng)安全,防止系統(tǒng)非授權修改;加密態(tài)數據處理技術保證用戶數據只能由用戶自己處理,云端只保存密文信息,無法解密,從而保證用戶數據安全;輕量級加密為IoT(Internet of Things,物聯(lián)網)終端資源受限的場景提供加密方案,保證數據通信安全;逃逸檢測技術讓虛擬機實現針對云平臺的攻擊檢測,保證云平臺安全。
在邁向智能時代的過程中,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的技術方案、管理方法和意識培養(yǎng)是ICT產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必要條件。華為愿與產業(yè)鏈的所有利益相關方一起努力,不斷提升網絡安全與隱私保護的水平,使人們在享受新技術帶來便利的同時,安全和隱私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