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達行業(yè)應用的”最后一公里”
?“為以應當前企業(yè)對產品集成、輕量化、數字化的高要求,過去一年中,我們推出176個產品,其中包括對ERP產品、供應鏈、數字化轉型和IoT相關技術升級,目前Infor在全球有8500個云客戶,注冊用戶達7100萬,”Infor大中華區(qū)解決方案咨詢總監(jiān)鹿崇表示,軌道交通,實際上是線性管理,軌道在全國部署,是一個線性圖,跟工廠里的車間設備完全不一樣:像歐洲最大的原子能對賬機,實際上就是一個復雜的設備,采用Infor EAM解決方案,改變其管理屬性,實現了設備可視化,讓設備管理all in one。
Infor大中華區(qū)解決方案咨詢總監(jiān) 鹿崇
設備維護強調“最后一公里“的概念,市面上有很多管理軟件,也有管設備的,但仔細看來,大部分只是管理一些設備的臺賬,并沒有解決行業(yè)應用“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2017年,Infor EAM 被列入Gartner “企業(yè)資產管理軟件”領導者象限,且在11家參評廠商中執(zhí)行力得分最高,可見軟件始終離不開行業(yè)屬性,從解決方案角度上來說,Infor EAM可以完全部署在云上,支持混合云以及本地部署;核心功能上來看,Infor EAM云套件里包括對設備全生命周期及備件管理、采購管理、BI/分析、設備可靠性、警報管理、工單管理、社交協同、企業(yè)內部交流、業(yè)務流程改善、移動端應用、能源績效和GIS的集成,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對生產的影響都非常大。
這兩年,Infor在EAM方面做了很多擴充和增強,對于設備可靠性的管理,通過預測機器出現故障的時間節(jié)點以及可能會出現問題,即使在假期,需要設備維護,另外,警報管理很關鍵,假設天氣出現什么問題,或是哪個橋梁出現裂痕,可能會對設備和運營工作造成影響,這種預測性對于設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這些都可以通過物聯網技術來解決。用移動設備來接收訂單,現場維護、反饋,這些事情都是必要的?!败壍澜煌ňS修人員都遍布在不同地方,不可能天天坐辦公室,假設設備壞了,要知道哪一個工人是最有資格去維修的,且距離最近,由系統下指令,”鹿崇說道。
說起實踐,國外有紐約地鐵、國內有青島地鐵,都是由Infor系統來做的維護,包括廠房的設備管理和系統運營。紐約地鐵不光是地鐵自身的運營,還有背后的工廠,包括公交車、橋梁、隧道,維修技工在車間的工作必須嚴格地符合各項標準、Infor強調數字化運作,通過數字化產線,將公共交通設施的諸多敏感器、觸發(fā)器與物聯網相連,快速統一收集數據。車輛、軌道、建筑以及水道的一些情況,甚至電梯設施以及移動辦公的各種觸摸行為,都在Infor系統的監(jiān)控中,通過數字化一改維修技工日常的工作方式。
當然,Infor EAM不是只針對軌道交通,還有港口、碼頭、發(fā)電廠等諸多制造業(yè)的生產場景,根據不同行業(yè)屬性和生產場景做資源配置,實現定制化開發(fā)。
五大戰(zhàn)略,讓企業(yè)實現透明化管理
為加速基于云生態(tài)的BI分析技術,Infor收購美國云商業(yè)智能初創(chuàng)企業(yè)Birst;此外,并購全球最大云端商業(yè)網絡平臺GT Nexus,將全球的供應鏈整合到一起,結合物聯網技術,在商業(yè)云上做供應鏈整合的透明化管理,包括船在海上的實時位置,這些信息都要收集、分析和協調,需要統籌監(jiān)控。
包括供應商到貨后什么時候付款,都可以在GT Nexus商業(yè)網絡上進行運作。對于云的戰(zhàn)略,Infor堅持all in one的口號,在AWS上進行運作,結合國情和法規(guī)問題,也國內正與中國電信進行積極合作。當天,緊貼行業(yè)屬性,“落地最后一公里”始終是Infor在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