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這場風波起源于一個非常耐人尋味的話題:IBM存儲的價值在哪里?

  DOIT論壇里的網友storageword首先談起了這個話題,在他的帖子里,他談到:

  說起IBM的存儲真是讓人難以理解,因為真正做存儲的人應該都很清楚“IBM存儲”的缺點,但又有很多用戶購買IBM的存儲,說明IBM公司的整體銷售能力很強,另外,IBM存儲的價格真是很低。說到技術,IBM公司應該算技術見長的公司,雖然這幾年IBM比較重視服務,但IBM在存儲上的技術可以說等于“0”。

  所以,總體來說IBM沒有自己的存儲,不是OEM的就是找自己有的產品拼湊成的產品。這也是為什么經常謠傳IBM要出售自己的存儲部門的原因。不過話說回來,也不會有公司會收購IBM的存儲部門的,因為他沒有自己的產品,只能收購他的市場。

  而論壇里的另一位網友iamliyu對此有著自己不同的看法:

  說到IBM的技術,IBM的技術實力真是沒的說,POWER系列的芯片和小型機,俺還是服氣的。每年光看專利就比排名2到10這9家公司的總和也不差。存儲技術好像也沒樓主說的這么差,磁盤磁帶好像都是IBM搞出來的,連LTO產品化也是IBM的快一點。

  要說OEM或者并購,在資本家看來,本來就是又快又好的辦法進入市場。IBM OEM LSI,,HP/SUN OEM HDS,大家都OEM Brocade,EMC的CX,也是收購來的。

  說到OEM和技術的關系,俺要說,有些小廠手里才有真金白銀。您想呀,要規(guī)模沒規(guī)模,要渠道沒渠道,要品牌沒品牌,不靠技術活著,大家怎么在硅谷創(chuàng)業(yè)呀,都靠商業(yè)模式?所以,如果俺是大廠的CEO,要不直接收小公司的技術,要不OEM來占市場。

  從這兩位網友的帖子中我們可以看出,他們有著自己的不同的看法,但是,他們說的都有道理么?他們說的情況都是真實的么?或者,他們說的都有可取之處?作為存儲領域最專業(yè)的媒體,我們一直以來充當著廠商和用戶的橋梁,幫助大家互相增進了解,而當網友們在論壇熱議的時候,作為負責任的專業(yè)媒體,我們將從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幫助大家客觀、正確的看待這個問題。

  如果我們從《2007年第一季度全世界外部磁盤存儲系統(tǒng)》報告來看,EMC依靠21.2%的收入份額依舊處在外部磁盤存儲系統(tǒng)市場第一,緊隨其后的是HP和IBM,收入份額各自分別是13.4%和12.7%,DELL和Hitachi也擠進前五,收入份額各自分別是8.9%和8.5%的

  很顯然,前五大廠商中IBM、HP、DELL都不是專業(yè)的存儲廠商,而他們去合力拿下了35%的市場份額,如果再算上服務器內部的存儲和磁帶領域的市場,相比誰也不會,更不敢忽略這些業(yè)界巨頭在存儲領域里的影響,那么這些業(yè)界巨頭在存儲領域的價值到底在哪里呢?

  互惠互利的自由婚姻

  人們對業(yè)界巨頭的最直接的質疑,來自于對他們是否擁有自有存儲技術,一位對這些業(yè)界巨頭產品都了解頗深的人士表示,這些業(yè)界巨頭們的很多產品,尤其是其存儲產品,往往并不是他們研發(fā)甚至生產的,他們與許許多多的類似LSI這樣的廠商進行合作,通過OEM、ODM的形式,獲得存儲產品,而這也正是人們質疑業(yè)界巨頭們到底擁有多少自有存儲技術的根源所在。

  存儲業(yè)界的那些技術,往往都不是業(yè)界巨頭們研發(fā)的,甚至也不全是專業(yè)存儲大廠的杰作,像Data Domain、Acopia、CommVault這些小公司憑借著自己研發(fā)的優(yōu)秀技術,竟然在這個市場中也獲得了自己的一席之地,這些獨創(chuàng)性的技術改變了我們所看到的存儲,同時,也改變了這些公司自身的命運。

  但技術絕不等于市場,“有太多好的技術, 卻在市場上失敗的例子了. DEC Alpha, MIPS chip….GE Calma (a CAD/CAM 軟件), Prime Computer (32bit supercomputer)”一位參與討論的網友這樣說到。

  當業(yè)界巨頭和這些初創(chuàng)技術型企業(yè)見面的時候,它們一見鐘情了。

  這些初創(chuàng)技術型公司本身都是一些小公司,在技術沒有大規(guī)模成品化上市之前,他們難以有大量的資金投入研發(fā)甚至生產,而不生產不做市場就沒有收入,于是,這就造成了他們的最大問題??不斷在缺乏資金和產品化進程緩慢的怪圈中掙扎,更不用提IPO了。巨頭們有龐大的市場、快速的產品化能力、成熟的品牌以及大把大把的錢,而這些小廠,簡直是窮的只剩下技術了,于是,這些業(yè)界巨頭則給了這些技術絕好的發(fā)展機會,他們往往會利用資金的優(yōu)勢,向這些小公司注資,并依賴其原有市場,推廣其產品,大廠獲得了技術,小廠獲得了發(fā)展,用戶獲得了什么?更好的產品!

  IBM與Bycast的合作就是絕好的例子,Bycast是一家開發(fā)不依賴于硬件的內容尋址存儲(CAS)軟件公司,但是此前自有產品在市場上難覓蹤影,而當IBM與Bycast合作之后,其推出的GMAS網格醫(yī)療解決方案,可以說讓Bycast從此有了一片廣闊的藍天,并茁壯成長下去。為用戶提供了最新的技術,并讓這些技術發(fā)揚光大,那么業(yè)界巨頭們是否是從一個側面,提供了確實可靠的技術了呢?

  除此以外,雖然我們一直以來都在關注存儲,但是談到研發(fā)與技術上,我們必須要將眼光放的長遠一些,這就像很多民用車的技術來自F1賽車場上甚至軍事科研領域,很多并不是專為存儲開發(fā)的技術,往往后面都可以用到存儲設備上面,比如說業(yè)界巨頭們自己開發(fā)的高性能芯片,很多就被用做了控制芯片,從這個角度來說,那些業(yè)界巨頭沒有存儲技術么?對了,我們差點忘了一件重要的事情:磁帶、磁盤這兩樣存儲業(yè)界最核心的產品,也是和這些業(yè)界巨頭有關系的。

  沒有攪局者的市場會發(fā)霉

  在爭論風波中,有的朋友提到了這些業(yè)界巨頭的低價格問題,“存儲很多都是搭配著主機買出去的,買主機送存儲,或把存儲的價錢包在主機中,把存儲的價錢壓得很低?!倍腥吮硎?,“他們的價錢實在是太低了,用戶不得不接受”,于是一些業(yè)內人士,干脆稱這些業(yè)界巨頭為“攪局者”。

  事實上,在我與供職于某業(yè)界巨頭的朋友聊天的時候,他竟然對網友稱其公司為“攪局者”毫不反對,人家并不在意作一個“攪局者”,或者干脆說,人家樂于做一個“攪局者”。

  他甚至很直白的告訴我,他們的戰(zhàn)略,就是以低價進入市場,迅速擴大份額,從而以量取勝。

  “沒人攪局者的市場會發(fā)霉。”他最后對我這樣說到。

  這些業(yè)界巨頭以及那些專業(yè)存儲廠商們,誰都不是慈善家,盈利是他們所向往也是必須的,在這個市場上,能活下去的是強者,能盈利的則需要更強的實力,雖然有很多人對業(yè)界巨頭們的攪局行動頗為不滿,甚至認為他們的價格策略,將會破壞原有的存儲市場的利潤空間,但是,在一個商業(yè)社會中,正常的商業(yè)競爭,包括低價格在內,都是被市場規(guī)則所允許的,他們所做的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自從有了這些業(yè)界巨頭的加入,這個市場變得活躍起來,他們引入了更低的價格,更好的服務,確實讓一些既得利益者有些“不爽“了,因為他們的進入,曾經高高在上的存儲價格驟然下落,讓人有“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的感覺。市場從此競爭更加激烈,那些年老體弱,固步自封的公司,那些一直以來抱著虛高的價格高枕無憂的公司,被突然間降臨的危機所驚呆了,他們,或者奮發(fā)圖強,研發(fā)出更好的技術和產品,或者,干脆就被淘汰。

  但是話說回來,用戶不笨不傻,即使是低價,甚至是半賣半送,用戶也不會買一堆廢鐵放到自己的機房里面,更不可能將自己最寶貴的東西??數據放到里面去,如果這些數據會被這些低價的產品吞吃掉,哼,低價會有用么?良好的品質保證是存儲行業(yè)的必修課,這對那些低價的攪局者也絕不例外。

  最好的例子就是某家業(yè)界巨頭的一款大家伙,價格確實很低,甚至往往都是以贈送的方式“賣”給用戶,雖然也是業(yè)界巨頭的產品,也擁有許多的新技術,但是用戶用起來卻著實的不行,問題頻發(fā)數據常丟,而當產品出問題的時候,往往是“當在客戶出現(xiàn)丟數據(的情況)時,經常是再免費再贈送一臺?!币晃涣私鈶们闆r的網友這樣表示,在存儲這個承載了太多商業(yè)“血液”的領域,出現(xiàn)丟數據的事故,絕不是一臺或幾臺免費的設備能夠搞定的,用戶要的是能用的起來的產品,于是,在隨后的一次采購中,這款價格被稱作“幾乎趨向于0”的產品完全輸給了價格高過它非常多的其它廠商的產品。

  于是,正是有了這些攪局者,存儲市場永遠生機勃勃,誰都不想成為被淘汰的那一個,新的技術、產品不斷涌現(xiàn),用戶也由此獲得了更加誘人的價格,更加優(yōu)秀的產品,。

  無論是否被存儲圈的人們所接受,但是那些業(yè)界巨頭確確實實是有其自身的價值的,他們利用雄厚的資金與成熟的品牌,將那些優(yōu)秀卻少有人問津的技術提供給用戶,盤活了市場,發(fā)揚了技術,而他們的到來同樣造就了更加多樣化的市場,甚至于說,那些殺手锏般的低價策略,加快了存儲市場的優(yōu)勝劣汰,迫使那些專業(yè)廠商們不得不每天勤于操練,才不至于被歷史的車輪所拋棄。

  當然,我們不可否認,那些業(yè)界巨頭在某一些方面確實可能“什么也沒有”,但是當他們能夠將那些小企業(yè)的優(yōu)秀技術發(fā)揚光大,能夠將那些新技術提供給用戶,能夠幫助用戶完成“一站式”的解決方案,等等,他們所提供的這些,可能還是低價的,那么,我們何必還去關心這些業(yè)界巨頭們是不是有那么多的存儲技術,或者賣的是不是由自己研發(fā)和生產的設備呢?


  點此閱讀完整的第179期『存儲e周刊』;
  點此免費訂閱『存儲e周刊』,第一時間快速掌握全球領域的最新動態(tài);
  點此免費訂閱《信息存儲》雜志,“信息創(chuàng)造價值”。

分享到

多易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