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云計算” 降低工作人員的檢測壓力

對于奮戰(zhàn)在不同崗位上的檢測人員來說,每天都要對多批次的物品、大量的人員進行實時檢測,工作量較為繁重,且存在一定的漏檢風險。云端光科專業(yè)檢測儀器的出現,不止讓檢測過程更快,而且綜合運用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區(qū)塊鏈等技術手段,將所有檢測記錄實時上傳云端,監(jiān)管中心可以掌握數據動態(tài)和多維度大數據分析,以形成更加精準的應對策略,持續(xù)提高“云”的處理能力,不斷減少用戶終端的處理負擔,按需享受“云”強大的計算處理能力,讓檢測結果更加準確。

“根據終端設備技術特點和作用機制的不同,目前公司的智能物聯網大數據監(jiān)管平臺主要分兩種,一是易制毒化學品的管控,二是吸毒人員的監(jiān)管。像云端智能痕量毒品檢測儀H1,在連接禁毒智能大數據云平臺后,儀器可以自動識別檢測卡批次并自動校準數據,平臺可對錄入系統(tǒng)的在冊人員進行統(tǒng)計分析,定點追蹤,保證了產品智能性的提升?!北本┰贫斯饪萍夹g有限公司的研發(fā)負責人向記者表示。

“在采樣現場,只需用終端儀器對簡單處理過的樣品進行檢測,即可完成對疑似存在的嗎啡、甲基苯丙胺、氯胺酮、芬太尼類藥物的快速篩查。初篩結果將進入平臺數據庫,陽性樣品通過平臺派單到專業(yè)鑒定機構進行質譜檢測,鑒定結果實時上傳平臺數據庫,用戶可通過終端設備即時獲取鑒定結果,整個檢測結果受人為因素的影響較小,數據溯源不可竄改。與此同時,也能有效避免吸毒人員同時間段內被公安機關反復抽檢的現狀,降低執(zhí)法成本,提高工作效能。”

大數據“織網” 多領域、全方位守護大眾安全

與傳統(tǒng)檢測設備相比,大數據的運用,大大拓展了云端智能系列終端設備的檢測能力和應用場景。以手持式拉曼檢測儀M1為例,云端光科在國際上首次提出深度學習用于混合物識別及比例分析的專利算法,依托上萬種物質數據庫,M1目前可檢測毒品及易制毒化學品二百多種、芬太尼等新型精神活性物質二百多種、爆炸物近二百種、其他有毒有害危險化學品八千多種。M1同時支持混合物的檢測分析,通過監(jiān)測數據與云平臺大數據的融合碰撞,能更快的得出檢測結果,從而滿足檢測人員對不同場景的檢測需求。這一產品獲得2019年度光學界奧斯卡——“棱鏡獎”的最高獎項。

而“福建禁毒智能物聯網大數據平臺”在吸毒人員毛發(fā)檢測、濫用監(jiān)測上的突出表現,也見證了云端光科智能化實戰(zhàn)水準。該平臺由北京云端光科技術有限公司協(xié)助福建省公安廳禁毒總隊研發(fā)而成,著力推動實現“毒品預防教育、情報研判、毒品查緝、涉毒人員管控、易制毒化學品監(jiān)管、毒情監(jiān)測”等相關領域的智能化。云端光科相關負責人介紹:“通過可視化大屏將動態(tài)展示毒品快檢數據總體情況、地區(qū)分布、人群分布等,可以幫助禁毒工作人員通過多維度大數據分析,實時進行毒情監(jiān)測,信息研判及危險預警,以形成更加精準的預警機制,滿足新時代智能禁毒的需要。實現毒品可管可控、嚴管嚴控的目標,有效遏制毒品問題滋生蔓延?!?/p>

這是云端光科“云-網-端”一體化智能檢測平臺的眾多成功應用之一,在危險化學品、爆炸品、核輻射等領域,云端光科同樣基于手持設備和云平臺系統(tǒng),為合作用戶提供了全方位、立體化的監(jiān)管解決方案。據悉,北京云端光科技術有限公司2017年8月注冊于海淀中關村國防科技園,是一家專注于云端智能光學檢測儀器研發(fā)制造的創(chuàng)新型企業(yè)。專家黃曉慶先生親任董事長,光學專家牟濤濤博士擔任總經理。通過領先的人工智能技術和卓越的光學設計,實現了檢測結果多維度大數據分析、混合物比例分析、穿透檢測等獨一無二的檢測能力,深受公安,消防,海關,食藥監(jiān)等等機構的信賴,有效節(jié)省了大量人力、物力,助推各項檢測工作進入智能物聯新時代。

分享到

songjy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