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儀表信息管理員王鵬介紹說:“在沒有用金蝶BOS之前,在K/3系統(tǒng)銷售管理的銷售報價中,只能使用已確定的價格或只能進行簡單的運算。但我們很多客戶要的報價,實際計算非常復雜。銷售人員只能在系統(tǒng)中完全根據客戶的需要訂制,輸入客戶要求的各種參數后,再由系統(tǒng)計算出報價。現在利用BOS開發(fā)了一個個性化的報價流程(見下圖一),完全滿足了不同客戶的訂貨快速報價需求。”

 
(圖一)

據王鵬介紹,首先是在K/3 系統(tǒng)中界定不同產品類別、口徑的基準價,同時制定出襯里、壓力、電極、防爆等級、轉換器類型、顯示方式、電源、輸出接口、配套法蘭、接地環(huán)等配件的加價。這樣就預先在系統(tǒng)中設定好了參數,也便于快速管理。

錄入人員只需要在報價單中選擇客戶要的產品類別,再選擇傳感器的相關屬性(如口徑、襯里、壓力、電極、防爆等級等);再選擇客戶要的轉換器類型、顯示方式、電源、輸出接口、配套法蘭、接地環(huán)等配件。繼續(xù)錄入其他加價、下浮比例及數量等信息;最后,系統(tǒng)根據設定的參數值和公司自動計算價格。流量儀表現在已經實現訂單中每一行快速計算公式:報價=(該行產品類別基價+轉換器基價+各配件加價+其他加價)*數量*(1-下浮%),時間縮短到幾秒鐘。

“這樣我們就通過金蝶BOS解決了最受困擾的報價難、慢、準確率低的問題,極大的提高了報價的準確性和速度。”王鵬興奮的說。

精細生產

“我們還面臨一個問題就是生產監(jiān)控,每個定單生產到那步?有沒有異常?問題出在哪道工序?我們希望能清晰的知道”王鵬說。

操作K/3系統(tǒng)對于車間工人來講比較復雜,難度和工作量都很大。因此就想到利用條形碼掃描槍,這樣就能降低車間工人的操作難度并提升效率。當產品生產后,用條形碼掃描槍掃一下標簽就在K/3系統(tǒng)中記錄了相關信息,并流轉到下一工序,同時提供報表展示,便于了解和監(jiān)測產品質量。

同時,流量儀表利用BOS快速開發(fā)了一個個性化的生產跟蹤流程(見下圖二),并在實際中得到很好的應用:當生產任務下達后,K/3系統(tǒng)自動生成生產跟蹤單,車間員工將該道工序做完后,對產品條形碼進行掃描,并有防錯警示功能;而且一位操作人員只能掃描其負責的工序,前一道工序掃描未進行,則下一道工序就不能掃描,從而實現了對生產過程的嚴密監(jiān)控。

 (圖二)

首先,系統(tǒng)管理員在系統(tǒng)中增加新產品,同時在物料資料中維護相關的規(guī)格型號已及對應的工序,并增加BOM的審核和使用,實時維護過程及已經完成的工序數據,這其中包括了包括工序號、工序名稱、總加工時間等。當計劃員按照表號拆分生產任務單,保證實現“一物一票”,系統(tǒng)中通過編譯標號就能自動產生條碼。然后,計劃員根據當前庫存情況及交貨期,下達生產任務,系統(tǒng)將自動生成工序跟蹤表(包括產品代碼、規(guī)格型號、表號、合同號、各工序及工序的計劃導入時間、計劃完成時間等信息)。最后將條碼打印兩份,一份貼實物,一份貼“過程記錄卡”,完成了嚴密的過程跟蹤。

在車間作業(yè)過程中,還需要在關鍵工段設置掃描節(jié)點。在每一道工序完成后,操作人員就用條碼掃描,當掃描器掃過條碼,K/3系統(tǒng)里面就能顯示產品代碼、規(guī)格型號、表號、合同號、購貨單位、交貨日期等內容。表體內全面的顯示該產品對應的各道工序號、工序名稱、計劃導入時間、計劃完成時間、已完成工序的實際導入時間、實際完成時間(本道工序的實際導入時間及上一道工序的實際完成時間),同時還顯示此道工序名稱。未完成工序的實際導入、完成時間則顯示為空。操作人員確認后,則將當前的服務器系統(tǒng)時間作為本道工序的實際完成時間記錄到K/3系統(tǒng)中。然后進入下一個工序掃描點,重復操作,直到最后一道工序完成。
 
如果一個工序出現異常,必須錄入異常事件及原因。若是返修,則K/3系統(tǒng)中的信息停留在這個工序,在進行返修處理后,繼續(xù)掃描這一次及后續(xù)工序節(jié)點直至完工。若是報廢,系統(tǒng)結束這一次工序跟蹤,并記錄在案(同時錄入生產任務報廢單,計劃員在計算時會補料)。最后一道工序合格完工后,錄入產品入庫單,就可以查看完整的生產跟蹤結果。K/3系統(tǒng)中全面的顯示了指定標號的詳細生產進度情況,包括該標號的各道生產工序、工序計劃時間、實際完成時間、工序過程中的異常事件及備注信息。并可追溯查詢該標號對應的生產任務但、銷售訂單等詳細業(yè)務信息。

“在我們利用金蝶BOS快速實現這些流程后,K/3系統(tǒng)的效果馬上就體現出來了,王鵬這樣說,“我們的報價非??焖?,而且很準確,保證了公司利益的最大化。生產線上的跟蹤操作簡單、直觀、準確,而且能在公司車間的大屏幕上顯示出來,實現對生產過程的監(jiān)控。”

應用成效

1、大幅度提升報價效率

上ERP之前

對市場信息反應緩慢:第一,報價由銷售內勤根據靠選型樣本和報價手冊,手工計算而成,無法及時回復客戶。第二,  預計交貨期方面需要查詢和詢問各個相關部門現有的組件、零件、材料以及生產情況,很多時候需要到庫房或車間現場查看,最后才反饋給客戶。時間經常都需要半天甚至一天以上,并且還經常出現不準確的情況。

上ERP之后

快速的市場反應:影響一臺電磁流量計價格的因素很多,比如襯里、法蘭、口徑、電極、壓力等等,原來一臺表的報價,通過查閱相關價格表需要5分鐘的時間。

現在只需要輸入報價的型號,報價系統(tǒng)得出其價格只需要幾秒鐘,提高報價速度幾十倍。通過MPS、MRP模擬運算,根據產生的需求進行分析,可以在半小時內確定交貨期。

 2、建立高效的計劃管理體系

上ERP之前

計劃下達速度慢且差錯多:手工下達生產計劃、委外計劃、采購計劃等速度慢,常常需要半天甚至幾天的時間,差錯相對較多同時還可能出現漏下計劃的情況,有時就差一、兩零件,導致整批發(fā)不出去。
手工下計劃工作量非常大,人工很難平衡各種物資的需求,為了不影響生產,計劃員往往會放大一些數量,從而導致庫存超儲和短缺并存的不配套情況。

上ERP之后

準確快速的計劃體系:ERP在制定主生產計劃時,系統(tǒng)自動考慮銷售、庫存、在制品、在途物資、已分配量數據,確保主生產計劃的準確性。實施ERP后,生產計劃人員分解合同的物資需求,只需要進行30分鐘MRP/MPS計劃運算,分解訂單的時間降為原來的2.08%,避免了差缺料的不及時反應。

3、實現生產過程實時監(jiān)控

上ERP之前

生產過程監(jiān)控困難:隨著生產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要對各個合同,每臺表跟蹤生產情況非常困難,經常需要到車間一臺臺看實物。

以前每周四要報給東芝公司我們的生產情況,要安排幾個人到車間去一個個統(tǒng)計,并且統(tǒng)計的結果還不一定準確。

上ERP之后

有效生產跟蹤:車間在完成一個關鍵工序后,直接掃描,相關人員能夠及時了解車間各工段在制品的品種、數量、質量,車間統(tǒng)計分析時間大大縮短。

分享到

zengdongjun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