賽道二:“AI+視覺特征編碼”晉級決賽名單

賽道三:“AI+視頻質量評價”晉級決賽名單

智算中心表現(xiàn)出色復賽任務挑戰(zhàn)硬核

此外,復賽三大賽道賽題任務極具創(chuàng)新與挑戰(zhàn),選手們通過OpenI啟智平臺接入中國算力網智算中心進行比拼。智算中心憑借其高質量領先算力,為選手們提供了超強的計算能力和優(yōu)質的評測環(huán)境,展現(xiàn)出了出色的表現(xiàn)。在智算中心強大而高效的算力支持下,參賽選手們得以在短時間內完成大量的復雜計算工作,充分地發(fā)揮了他們的智慧和創(chuàng)造力。

其中,復賽“AI+無線通信”賽道針對無線通信網絡開放、云化的發(fā)展趨勢,面向無線基站全解耦場景,引導選手設計基于地理位置信息的無物理層反饋通信技術方案。在初賽的基礎上,復賽拓展了場景的復雜度,重點考察選手方案的可行性、適應性與可擴展性。選手們所提交的參賽方案各具特色,部分優(yōu)秀選手的方案獲得了令人欣喜的優(yōu)異性能。

相較于往屆比賽,“AI+視覺特征編碼”賽道復賽處理的數據對象由維度較小的圖像拓展至維度更高的視頻,其目標任務由相對單一的行人重識別拓展至真實復雜場景的事件檢測。此外,特征由信息量較低的向量拓展至信息內容豐富的張量,對特征流式數據的壓縮重建利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這一賽道中,選手們需要設計創(chuàng)新的算法和模型,以提取視頻中的關鍵特征,并對復雜場景中的事件進行準確的檢測和識別,同時需要處理包含更多時間和空間信息的視頻數據,與傳統(tǒng)的靜態(tài)圖像相比,視頻數據更具挑戰(zhàn)性。

“AI+視頻質量評價”賽道,是全球首個面向廣色域、高幀率、高比特數的4K超高清視頻壓縮質量評價的人工智能賽道,也是全國人工智能大賽歷屆以來第一次在機器視覺范疇設立的賽道,旨在讓機器具備人類感知視頻圖像質量的能力,以提升視頻壓縮編碼質量、傳輸分發(fā)質量,并保障視聽媒體用戶體驗。復賽賽題基于鵬城實驗室構建的大規(guī)模超高清視頻壓縮損傷數據庫,視頻格式為3840×2160分辨率、50fps幀率、BT2020色域、YUV422色度格式、10比特量化、每段視頻10秒長,對參賽選手具有較大挑戰(zhàn)性。同時,增加了XAVC、ProResHQ、JPEG2000等高碼率的壓縮編碼類型,多元化的失真類型對質量評價模型的泛化能力具有一定挑戰(zhàn)。復賽評判標準也在初賽的基礎上增加了可用率指標UR,用于判斷所預測結果是否“可用”,對于評價模型要求具備更高的準確性。

智慧角逐創(chuàng)新巔峰決賽即將蓄力開戰(zhàn)

接下來,成功晉級決賽的團隊,將面臨的不僅是AI智慧的比拼,更是創(chuàng)造力與心態(tài)的角逐。根據決賽規(guī)則,決賽階段選手須進行現(xiàn)場訓練推理,最終成績由客觀成績和答辯專家評審成績組成,按照最終成績進行排名并頒獎。決賽具體賽程信息,敬請關注大賽官網「https://naic.pcl.ac.cn」,同時,可在賽題頁面獲取賽題任務、數據說明、提交要求等詳細信息。

第四屆全國人工智能大賽決賽即將激戰(zhàn)上演,參賽選手們將奮發(fā)謀戰(zhàn)、蓄力創(chuàng)新,展開一場以追求“AI革新”為目標的競逐比拼,期待選手們在賽場上展現(xiàn)出超凡的智慧與實力,為人工智能領域進步和發(fā)展貢獻力量,為推動AI技術突破和行業(yè)應用帶來更多新的可能性。更多賽事最新資訊與精彩內容,可搜索大賽官網「https://naic.pcl.ac.cn」或公眾號「全國人工智能大賽」進行了解。

分享到

songjy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