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到CXL SSD,陳杰表示CXL SSD關鍵核心點就是要能夠高速互聯(lián),從而構建更大的存儲資源池,從這一點上,CXL SSD相較NVMe SSD有本質不一樣。

“CXL SSD強調內存語義操作,必要條件就是要有非常低的延遲,很多廠商已在這方面做了相關的研究,英韌也在做這方面技術的鋪墊、儲備和預研?!?陳杰說。

他表示:從CXL SSD控制器在芯片架構設計上,肯定要有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肯定不能遵照原來NVMe的架構升級。CXL SSD更強調高帶寬、低延遲的應用場景,會比較適合AI數(shù)據(jù)訓練和推理等應用場景,相比NVMe SSD更適用于海量數(shù)據(jù)的應用場景,二者是一個相生相融的關系,不會是一個替代另一個,而是共存互補的關系。

陳杰特別指出:CXL SSD未來的存儲介質肯定不是傳統(tǒng)意義上的TLC或者QLC,而是一種新型的存儲介質。很有可能是以下的產品形態(tài),是以SCM存儲介質為主體,而以DRAM內存為輔的一種產品形態(tài),重點就是要將成本降下來。

“如果像CXL memory那樣,大量堆砌DRAM,其成本還是比較高的,我們希望有一個比DRAM成本更低的形式出現(xiàn),就是CXL SSD,從介質類型來看,SLC也可能可以滿足需求,但成本呢?能不能合理控制住?這就是包括英韌科技在內的很多原廠也積極努力探索的地方?!标惤苷f。

那么有沒有可能把QLC應用到CXL SSD中呢?

陳杰表示:我相信未來不排除這種可能,它涉及廣義存儲分層的概念,英韌科技也在做相關研究,將多種不同特點的存儲介質統(tǒng)一在相同的SSD存儲架構之中。

這是另外一種形式的CXL SSD存儲設計。

陳杰表示英韌作為一家創(chuàng)業(yè)公司,迄今已有7年的歷史,從創(chuàng)業(yè)第一天起,就以控制器芯片作為企業(yè)的業(yè)務核心,持續(xù)進行迭代。

“我們?yōu)橛脩籼峁┝藘纱箢惒煌慕鉀Q方案,一種是消費級SSD主控芯片,支持不同SSD模組廠商的二次開發(fā),而我們負責提供主控芯片和NAND顆粒算法。另外一種是企業(yè)級SSD解決方案,也分兩種業(yè)務模式,一是做定制化企業(yè)級SSD產品,主要的客戶是互聯(lián)網(wǎng)和服務器廠商,二是提供英韌品牌的企業(yè)級SSD產品解決方案,目前我們已經實現(xiàn)了PCIe4.0到5.0,以及SATA 企業(yè)級SSD全覆蓋?!彼f。

談到QLC產品的應用,陳杰表示:國外對QLC產品的需求量很大,主要是AI計算所引發(fā)的需求。QLC產品的難點在于生命周期和數(shù)據(jù)保持,目前的QLC的編程/擦除循環(huán)(Program/Erase cycle,P/E cycle)已經從500,增長到了4000,有非常大提高,解決了QLC不耐擦寫的問題。

“目前對于QLC更多的考驗是主控芯片支持大容量的能力,我們確定或者能夠感知到的是單盤能夠達到128TB,甚至256TB的能力,其中,主控芯片的ECC糾錯能力至關重要,主要的算法要從TLC的2K LDPC(Low Density Parity Check Code,低密度奇偶校驗碼)過渡到4K LDPC,其中,4K代表LDPC糾錯碼長,更高的碼長意味著更高的糾錯性能,但缺點是實現(xiàn)復雜度會更高。從英韌科技角度來講,我們有獨特的編解碼算法和矩陣構造,包括芯片實現(xiàn)的獨特理念,能夠讓4K LDPC付諸應用既能獲得好的性能,也能獲得低的功耗。英韌科技在2018年就推出4K LDPC,并應用到了控制器芯片設計上,放眼全球也是比較領先的。如今,英韌科技的4K LDPC已經迭代到了第三代,較之市場現(xiàn)有產品性能高出2~3個數(shù)量級?!标惤苷f。

陳杰透露:英韌科技已經在規(guī)劃了下一代ECC技術的方向,會融合最新AI的技術,基于閃存特性結構的理解,形成全新的3D多維智能ECC解碼算法。

陳杰表示,在選型存儲產品時,不僅要關注存儲系統(tǒng),更要留心SSD等底層基礎配置,采用什么樣的協(xié)議和顆粒類型,包括其中控制所采用的糾錯算法,只有做到這樣,才能夠真正做到心中有數(shù)。

由此看來,大膽的探索新架構,認真的進行技術驗證,是存儲技術在下一代數(shù)字基礎設施中持續(xù)貢獻力量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songjy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