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AMD一口氣發(fā)布了基于Zen 5和Zen 5c架構的EPYC 9005系列處理器。蘇媽宣稱,采用第五代EPYC的服務器,一臺頂7臺Cascade Lake服務器。

第五代EPYC Zen5架構處理器主要規(guī)格

我們首先看到,Zen5用的是臺積電的4nm,一共16個計算die,一個4nm的IO die。而Zen5c用的是12個3nm的計算die和一個4nm的IO die,IPC整體提升了17%。

EPYC 9005系列處理器,代號為“Turin”,指的是意大利的都靈市,這一代Zen5和Zen5c都叫Turin,不像上一代Genoa/ Bergamo是區(qū)分開的。

9005系列的命名規(guī)則,第一位是系列代號,第二位表示核心數范圍,第三位表示性能等級,最后的5指的是Zen 5或者Zen 5c。

第五代EPYC的SKU

上圖可見,傳統(tǒng)意義上被視為大核的Zen5系列從8核起步,最多有128個核心,追平了英特爾最新的性能核至強6的最高水平。只不過,售價13564美元,而英特爾128核的6980P售價為17800美元,你品。

而強調密度優(yōu)勢的Zen5c系列從96核起,最高192個核心,雖說叫小核,但也可以支持超線程技術,最高可以提供384個線程,核心和線程數量上比能效核英特爾至強6的144核要多很多。

第四代EPYC

核心數提高的代價就是TDP也更高了,兩款核心最多的處理器都來到500瓦。

與上代96核Zen4最高400瓦相比,TDP提升了25%,核心數提升幅度為33%。與128核Zen 4c最高360瓦相比,核心數增加50%,TDP增加38%。

第五代EPYC Zen5的一點技術細節(jié)

跟上一代一樣,Zen 5c和Zen5最大的區(qū)別就是L3緩存比后者少了一半,這只會影響一些場景下的性能。大體上,如果更需要單核能力強,那就選Zen 5核心系列,如果需要多核能力,比如云場景,Zen5c更值得推薦。

這一代開始,不僅內存通道來到12,內存速度提升到了最高6400 MT/s,同時還加入了動態(tài)后封裝修復(Dynamic Post Package Repair),能夠在DIMM模塊上修復內存錯誤,提高系統(tǒng)穩(wěn)定性。

此外,它也加入了對CXL 2.0的支持,支持Type 3設備,雖然通過利用PCIe/CXL通道來傳輸內存會帶來一些延遲,但獲得的更大容量還是值得的。

Zen 5c每個芯片核心單元(CCD)上使用兩個核心簇(CCX),每個CCX有8個核心,每個CCD就有16個核心。這使得較少的CCD就能提供更高的核心數。

EPYC 9005系列沿用了上一代Genoa使用的SP5插槽平臺,但Zen 5核心的功能單元經過了從新設計,這次圈重點的是AVX-512部分。

這一次,它的AVX-512指令集支持512位寬向量操作,大幅提高了AVX-512的吞吐量,在高性能并行計算的任務時表現會更好,科學計算、AI推理和大數據分析都會受益。

另外,EPYC 9005系列支持最高5 GHz的頻率,目前全系只有16核的9175F和64核的9575F可以提供。單核心更強了,但核心少了點,它適合數據庫、實時分析、高頻交易等場景。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如果拿同是64核的9575F跟第五代至強的8592+相比,憑借更強的單核性能,它可以同樣的Licence成本下,能提供60%的額外性能。

單核強的優(yōu)勢原來還體現在這里。

性能概況

在性能數據方面,EPYC 9005系列在整體通用處理器上,IPC提升了大約17%,而在AI和HPC場景,IPC提升了37%.

AMD聲稱192核的9965在多個任務中表現突出。其中,視頻編碼中可以提供相當于64核第五代至強四倍的性能,并且其性能大約為96核的EPYC Genoa處理器的兩倍。AMD在這一場景性能隨著核心幾乎線形擴展。

在HPC的兩大典型場景,有限元分析(Finite Element Analysis, FEA)和計算流體動力學(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仿真中的對比。同樣是64核處理器,第四代和第五代的性能都比英特爾至強要高。

以往AMD更側重于核數,而不是單核性能,因此其主頻都在4 G左右,而這次,AMD開始側重頻率,推出了16核的EPYC 9175F、32核的EPYC 9375F、48核的EPYC 9475F和64核的EPYC 9575F。這些處理器核心少,但加速頻率更高。

這次發(fā)布,AMD還強調更適合搭配英偉達的HGX和MGX使用。AMD提到,當EPYC 7575F與8個H100 GPU搭配使用時,在AI推理任務中的性能比搭配至強 8592+處理器會高出20%。

分享到

zhup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