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l的Sandy Bridge架構將處理器和GPU置于同一個芯片上
也許這不是巧合–AMD也將在2011年年中推出Llano處理器,它也集成了顯卡相關特性,看上去似乎是個不錯的DX11 GPU,不過目前該架構的細節(jié)并未公布。
在今年秋季IDF之前,Anandtech收到了Sandy Bridge的一個早期演示元件,并檢查了顯卡,他們認為,早期芯片上的顯卡分別率很低,但是能用(1024*768),足夠玩《蝙蝠俠:阿卡姆瘋人院》等游戲,甚至包括《魔獸世界》,它還可以播放藍光3D。
Anandtech的結論是:"如果這是預期中的較低水平,那么我不確定對于非游戲專有筆記本電腦需要的不僅是集成顯卡。"當然NVIDIA并沒有止步不前,他們說在低端方面也做3D,并且節(jié)能。但是集成顯卡實際上是免費的,比免費還便宜–因為主板上少了一個插槽,節(jié)省了插槽空間和寫入成本,電源可能也縮小了。
當然,AMD也展示了他們的CPU/GPU Fusion架構。
這意味著高性能GPGPU(例如NVIDIA的CUDA)將不再使用低端顯卡作為補充。這種補充很重要,因為開發(fā)任何芯片產品家族的固定成本都是很高的,將這個成本分攤到大批量低端產品就不一樣了,即使高端產品會帶來可觀的收入。這樣價格就增加了,因為GPGPU相比專用HPC設備就沒有明顯的價格優(yōu)勢了。那么價格增長多少呢?這很難說,有人說,差異會很大。
PS3的啟示
Richard Linderman博士是美國空軍研究實驗室首席科學家,該研究室搭建的系統(tǒng)中采用了IBM的Cell芯片。他可以用Sony PS3和IBM產品(1U機架內有2個Cell和1個CPU)做到這一點。
PS3通過大量出貨產品來補貼收入,每臺售價380美元。而針對HPC設計和定價的IBM產品售價大約是6000美元。因此他們購買了很多PS3,搭成機架,并愉快地開始計算。
這大約是十幾倍的差異–芯片設計本身已經分攤了一些成本,這只是更改了封裝使得一些部分不再是針對批量制造設計的。它的確增加了一些針對高性能計算的部分,例如InfiniBand取代1Gb以太網,但即使這樣,十幾倍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現(xiàn)在,高性能計算設備的市場肯定是在不斷擴大。在德國柏林召開的ISC 2010上,Intel架構群組副總裁、數據中心群組總經理Kirk Skaugan表示,高性能計算現(xiàn)在占到Intel收入的25%。這證明了Intel對MICA(Many Integrated Cores Architecture)的投資是有道理的,該架構實際上是換了個名字且不帶顯卡的Larrebee。但是,收入并不等同于批量出貨低端顯卡。
那么盡情享用"面向大眾的超級計算"的,當它還在的時候;它的日子它的日子屈指可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