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中國區(qū)副總裁孫志偉

 

主持人:大家上午好,歡迎大家來參加2012第四屆中國云計算大會,今天是大會的第二天,邀請到四位嘉賓來參加訪問。首先邀請到了CA中國區(qū)副總裁,孫志偉,以及“云”計算解決方案劉國強先生,和我們一起分享“云”計算相關的,CA公司關于“云”計算的理念及經驗。

孫志偉:很高興,有機會和各位媒體朋友們進一步交流。不需要太多的開場白,我把足夠的提問時間,留給各位媒體朋友們。我有兩個重要的信息,想通過你們,傳遞給讀者。首先是,CA在“云”這個范疇及領域里面,CA作為管理者,在“云”管理里方面我們是市場的領先者。是秉承原來IT管理地位順應下來的。第二個信息是,CA有一整套“云”管理的理念,還有一整套云管理的落地產品。CA和其他做“云”管理的友商相比,最大的差異點在于,第一:我們是完整“云”管理解決方案的供應商,而不是“云”管理的一部分,如“云”安全需要考慮,“云”性能維護需要考慮,“云”服務保障需要考慮,“云”的自動化需要考慮,整個設計、咨詢要考慮,“云”的整個規(guī)劃需要考慮,“云”的運用發(fā)布要考慮等等。“云”的每一個方面都是完整的結構,這是我們和友商最大的一個差異化方面。

其他的差異化表現在,CA不是單純解決一個技術問題,我們和用戶談的不是技術。“云”首先要解決業(yè)務問題,但更重要的是幫助用戶擁有更多創(chuàng)新業(yè)務,或者幫助客戶降低運營成本,提高運行效率等。CA秉承為用戶服務的理念,提供整套解決方案。和客戶業(yè)務相關聯,而不是和技術需求相關聯,我們認為技術需求是次要的。

記者:今年2月份CA推出針對微博平臺的CA“云”加速器,能不能給我們介紹一下,它的相關情況,它能夠給企業(yè)帶來什么?

孫志偉:我想把你的問題擴大化一些。首先,類似于加速器的“云”基礎架構供應商有很多家。云還包括業(yè)務上面的應用,許多用戶與我們交談時提到,要先做私有云,也有提到要后做私有云,也有先從虛擬化開始,再到私有云。每一場景都要進行管理。加速器是需要管理的一個場景之一。我們與許多做應用的全球化基礎構架供應商一起合作。其中也包括電信運營商,企業(yè)級用戶,我們?yōu)槠涮峁└鳂拥脑乒芾怼T乒芾泶笾路秩齻€方面。首先,包括加速器在內的場景,我們要考慮如何加速,加速企業(yè)的管理,加速應用的管理,提高效率。其次,如何降低運行成本。許多用戶開始做云的時候,需要很大的成本,CA就致力于怎樣降低用戶的運營成本。我們從用戶的各方面綜合考慮,從而降低用戶的運營成本。第三個方面是安全,安全在很大程度上都是客戶使用云時要考慮的地方。這三個方面回答你剛才的問題,加速器我們確實在提供,但不僅僅局限于加速器。

記者:您剛剛提到安全問題,之前您也說到了私有云的問題,據數據顯示,到目前為止,應該是說私有云的市場更大,您認為是處于安全方面的考慮嗎?包括大企業(yè),他們采用的是公有云,還是采用企業(yè)的私有云?

孫志偉:為什么私有云的市場,比公有云的市場更多?

很多公有云的提供商,公共服務的提供商。他們的服務水準、質量,安全性問題,都是用戶會考慮的問題。實際上CA在這個方面,能夠幫助公有云服務提供商解決這個問題。

作為供應商,怎么幫助公有云提高安全性,是我們能夠解決的問題。例如:用戶會說我使用公有云服務,安全是我考慮的最多的原因,服務質量,體驗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安全的前提下,如果能夠提供更好服務的話,沒有理由不使用你的,而且價格還大度下降。CA對安全,對服務,對成本都提供了提供了好的解決方案。CA的產品都是基于這三個業(yè)務之上的。我們有整套解決方案,幫助公有云的提供商,去解決用戶的問題。怎么能夠降低公有云服務商的運營成本,公有云的供應商,雖也用了部分IT管理,但整個成本是高的。例如:我買了一個合同給張三,提供這種服務,我和你規(guī)定一個月只有兩次檔期,每次不超過10分鐘。還有一種就是花很多的成本去管理,且管理不好,為什么?因為如果系統(tǒng)發(fā)生問題,而市場上大部分的解決方案,有的管網絡,有的管應用,有的管存儲,完全是割裂開來。你知道一個完整的SaaS應用體驗,完全是由這些環(huán)節(jié)統(tǒng)一架構的。而現在很多所謂的云管理供應商,只是把一方面管理好,一旦發(fā)生問題,不可能一個一個窗口去切,不是應用有問題,而是整個網絡有問題,所以只解決一部分的問題。而CA的有事就在于,我?guī)湍憬档统杀荆矣靡粋€統(tǒng)一的界面,把所有的都管理起來,它幫你做的一件事情就是說,當發(fā)生問題時,我們可以馬上解決好。我們把一串應用列在屏幕上,如果應用出問題,點擊可以看到各個IT資源,以及邏輯關系,從而找到問題,并解決問題。這個是市場上,許多供應商回避的一個問題,他會談自己的技術領先性,但技術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我們是說業(yè)務,公有云供應商的業(yè)務是怎么能夠吸引更多私有云用戶,而不是公有云。

記者:您還是強調技術需求是其次的,最關鍵是滿足客戶業(yè)務上的服務。

孫志偉:是的,這個背后有一個最關鍵邏輯,例如:我手里只有一個榔頭,我會告訴你用戶所有的問題都是釘子的問題,如果我是一個扳手,我會告訴用戶的所有問題都是螺絲的問題,但CA擁有一整套工具,有榔頭,也有扳手,接下來就是和用戶說,你現在的問題不是釘子或螺絲的問題,而是整個業(yè)務里最需要解決的問題是什么?只要問題能找到,就一定會解決。所以這是我們在市場上的立足點,這完全是站在用戶角度去考慮的,用戶很忌諱說,由于你拿的榔頭你告訴我所有的問題都是釘子。

記者:我再問一個問題,可能不屬于咱們釘子跟榔頭的關系。云計算,在中國國內也是廣受重視,每個省直轄市都把它列為十二五發(fā)展的工程,從目前的一些報道,從實際來看,往往是一個面子工程,或者是好大喜功,可能是買了一大堆設備,都是硬件。但是在軟件上面幾乎沒有,我不知道您怎么評價這些事的?

孫志偉:我和您的觀點不一樣,首先,我不是特別贊同,認為地方政府在好大喜功,如果你真的去看,他們做的這件事情,實際上對我們中小企業(yè),對社會促進整個云的發(fā)展,都起到了一個很好的作用。

記者:起到一個推動作用?

孫志偉:非常好的推動作用,雖然我是一個軟件供應商,我的業(yè)務是軟件,我不認為,如果從國情出發(fā),用戶必須有非常多的軟件采購??紤]一個非常實際的情況,用戶只有把整個基礎架構建立起來,他在運行過程中,才會理解,他的業(yè)務到底是需要哪些IT應用,管理和通訊。只有在做整個應用服務的過程中,他才會知道把真正業(yè)務的痛點放在什么地方?解決什么業(yè)務問題?如果讓用戶一開始買一堆軟件回來,發(fā)現這一堆軟件和業(yè)務不一致的話,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浪費成本。我不是說我們的用戶做整個基礎架構的時候不需要考慮軟件,任何一個投資還是分階段去做。類似于CA軟件供應商,真正需要做好的是什么?是站在用戶角度去思考,例如:我到一個公有云供應商那去,我應該做的事情是我替他分析,這個業(yè)務怎么能夠盈利?怎么提供最好的服務體驗給用戶,如果能夠做好這些工作,我不信他們不用我的軟件,但是如果我去談這些業(yè)務,很難說服用戶去投資。

記者:您是去年5月份,如果我沒記錯的話,上任中國區(qū)總裁,現在正好一周年,在一年之間您應該也跟他們接觸很多。他們對云的看法是怎樣的呢?

孫志偉:我相信很多云供應商是認同我的觀點的,因為任何云供應商,包括私有云的建設者,他們都很認同一點,到現在為止,沒有人告訴我,他做云是一個潮流所以做云。一定是背后有商業(yè)驅動的動力在背后,否則即使政府在做,也是有動力的。我不認為現在政府很盲目地說這是一個潮流。我認為,他們實際上還是有想法的,而這些想法事實上有些是雷同的,也有特別的地方。如果你告訴他們,能夠幫他們實現這些業(yè)務目,我認為我們的用戶會認同。用戶說你應該這么去做,應該給我提供建議,應該引導我,這個引導是為了我的利益去引導而不是為了你自己的商家利益去引導。

者:我剩下最后一個小小的問題,因為之前的一些報道,大家可能認為你建云中心,云計算是很有必要的,但是呈現過于密集的情況,您覺得是這樣的嗎?比如說可能真正只需要10個比較大型的,而不是像現在30個一起上,可以這么理解嗎?

孫志偉:如果去看整個云市場,和國外比,我不覺得我們的云投資是巨大的??紤]到我們的經濟規(guī)模,到現在的經濟增長,還有考慮到在國外已經有大量的IT技術架構在那邊,實際上我們現在有那么多的新興企業(yè),他們都需要有IT的投資,傳統(tǒng)上是這樣的,如果現在公有云,各種云的服務,對他們來說即使不做云,他們也需要有自己的IT服務,而云是很好的承載體,去滿足他們IT的運算,我沒感覺我們是過分投資,這是我個人的看法,并不能代表大部分人的看法。

劉國強:孫總剛才說的云計算中心各地在做,但有一點,現在很多地方還沒有完全用起來,所以也要分析它的業(yè)務需求,我們?yōu)橹行∑髽I(yè)服務,但是需要去挖掘,你要分析它的服務是否能夠滿足他的要求?,F在不是說公共云不好,而是公共云沒有達到他的期望,需要去管理,包括去提供他需要的服務,這樣才能達到他的目的。

記者:這個后續(xù)一系列的服務很需要。

劉國強:而且這個服務一定是可控的,可測量的,在成本上是低成本,如果別人能夠代替我們來管理那我是愿意的,未來存在一個什么態(tài)勢呢?公有云和私有云是共存的,一個企業(yè)又有公有云,又用私有云。

記者:您剛剛提到將來公有云和私有云在共同發(fā)展?

劉國強:對,這個越來越明顯。怎么越做越好呢?CA確實在提供這方面的幫助,在公有云的質量上,成本上,效率上提供他的服務。

記者:劉最我問一下,剛才孫總提到CA在云廣泛方面做的非常突出的,像云的環(huán)境非常復雜,有存儲,網絡,虛擬化,各種各樣的供應商,CA如何把這么復雜的產品線,不同品牌,甚至不同架構的產品能夠統(tǒng)一在你們管理的環(huán)境當中,怎么做到的?

劉國強:CA做了30多年的IT管理,所以它對基礎設施,包括各個廠家都非常了解,合作也非常多。所以說CA做了這么多年IT管理以后,雖然有新的技術和設備,CA也是與時俱進的,在不斷擴充它的資源庫,然后不斷加到它的平臺里面來。像我們一些產品,我們做云管理,云管理概念也是比較廣泛的,涉及到各個層面,首先是云平臺本身的搭建,這也是平臺管理的一部分,現在各個廠家有各種各樣的資源,每個企業(yè)都有自己的管理,管理員去管理它就需要學很多東西,所以效率很低。我只要有CA的管理體系,就能夠管理下面的各個系統(tǒng),我們管理是統(tǒng)一預算,到物理環(huán)境到虛擬環(huán)境。這是得益于CA30多年的管理經驗的。

記者:效率會互相的制約嗎?

劉國強:這個業(yè)務可能在一個資源使用也可能在不同的資源使用,業(yè)務系統(tǒng)的管理,對CA來說,保證業(yè)務系統(tǒng)運用自己適合的平臺之上,就可以保證高效運行?,F在的業(yè)務一般不是一個單體,是多組建構成,CA去評估各個平臺的能力,我去告訴你你哪個資源是適合的,這樣運用起來效率是最高的。

分享到

zhouxiaoli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