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圖中,我們看到8端口的ASR-7805(1)、16端口的 ASR-71605(2)和ASR-71605E(3)使用了相同的PCB板,而16內部+8外部端口的ASR-71685(4)和24內部端口的 ASR-72405(5)共用另一塊PCB。這樣可以節(jié)約設計上的成本。
24端口RoC單芯片 vs. SAS擴展器方案
“在7系列產(chǎn)品家族當中,一共有三種硬件(PCB板型)產(chǎn)品。在這張圖右上方的兩款產(chǎn)品71685(4)和72405(5)支持24端口,是業(yè)界唯一能夠支持24個端口的(單芯片)片上RAID產(chǎn)品,其中后者擁有24個內接SAS端口,這些解決方案不需要擴展器。
71605(2)這款產(chǎn)品是業(yè)界唯一適用于MD2尺寸的、半高型的產(chǎn)品,支持16個端口。而競爭對手在同樣的半高MD2的尺寸下所提供的解決方案只能夠支持8個端口,在無源背板的環(huán)境之下,用戶要買兩個陣列卡來實現(xiàn)16端口,這樣會增加成本。”
由于目前LSI只推出了最多8端口的第二代6Gb/s SAS PCIe 3.0 RAID卡,在連接更多的硬盤時需要配合SAS擴展器來使用
“如果是有源背板或者說擁有SAS擴展器的背板。從競爭對手的角度來說是要需要用8個端口的環(huán)境,這種情況下必須把 8端口RoC + 擴展器一起結合在陣列卡上,或者和8端口RAID卡加上帶有擴展器的背板連接在一起。如果用71605這款產(chǎn)品就可以把擴展器轉變成直連的環(huán)境,省去了 SAS Expander。
這樣設計的好處是:首先,可以減少背板或者陣列卡上擴展器所帶來的成本。第二,擴展器本身給產(chǎn)品設計帶來了復雜性。如果我們不需要擴展器,服務器設計的時候就不再需要加入擴展器的固件以及故障點。這樣設計會變得非常簡單,而且驗證起來也比較容易。第三,擴展器有時候會對于性能造成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于那些想在高密度環(huán)境之下設計服務器的人員來說,7系列的產(chǎn)品能夠帶來更多的好處。
另外還有一種中間型的產(chǎn)品,7805(1)是MD2半高型的產(chǎn)品。7系列產(chǎn)品有兩個技術上的創(chuàng)新:首先,它使用的是 PMC PM8015片上RAID,這是業(yè)界唯一支持24個端口的RoC。第二個技術創(chuàng)新——它是唯一支持高密度、HD miniSAS連接器的產(chǎn)品。實際上高密度的HD miniSAS產(chǎn)品,對于其他一些廠商來說是針對12Gb/s SAS解決方案的,但是我們比他們提前一代就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這些連接器相比標準的miniSAS連接器而言密度達到了兩倍。
第五個產(chǎn)品是71605E(3),這個是7系列產(chǎn)品家族當中的入門級產(chǎn)品。它只提供了RAID 0、1支持。”
24端口RoC+軟件針對渠道,8端口專供OEM?
這次PMC推出的Adaptec 7系列產(chǎn)品主要受眾還是渠道,8端口的卡只是一兩款,以16和24端口的為主。我們知道,OEM和渠道的主要需求還是在8端口甚至4端口,同時LSI在這塊是比較強的。我們這次推出7系列是不是先找LSI相對空白的區(qū)域來做?未來我們8端口的產(chǎn)品可能會做得更豐富一些,進一步增強與他們呢的競爭嗎?
Jason Pederson:7系列為什么主要強調71605,因為我認為這是最有特點的一款產(chǎn)品。另外24端口的產(chǎn)品也是比較獨特,這主要是在RoC上,帶有24個原生接口。8端口的產(chǎn)品主要是在主流市場,還是賣得最多的產(chǎn)品。
LSI曾經(jīng)推出過16端口的SAS2116第一代6Gb/s SAS RoC,用于幾款HBA卡和Engenio 2600(NetApp收購之后的E2600系列)控制器上,但沒有該芯片的RAID卡(也是針對OEM?)。在第二代支持PCIe 3.0的6Gb/s SAS RoC上,LSI只推出了一款8端口的SAS2208,那么在這里PMC PM8015的優(yōu)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這次推出的卡都是用的同一顆芯片——PM8015,它是24個原生6Gb/s SAS端口,做成8端口RAID卡的時候只用到了三分之一。PMC的芯片還有一款PM8020是原生8端口,8020的成本會不會更低一些?或者說現(xiàn)在7系列8端口的卡并不是最符合成本曲線的?畢竟我們有8端口的RoC,而現(xiàn)在是用24端口的RoC來做一個8端口的卡。
Jason Pederson:PM8015的(芯片)尺寸是比較大的,現(xiàn)在的71605和7805上,這兩款卡的PCB板形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把芯片換了,因為PM8020和8015的尺寸(包括BGA的引腳數(shù))是不一樣的,需要用到不同的PCB來做,所以就麻煩了。雖然PM8015是有24個原生接口,我們只用8個,但是價格方面,不是說用了這個就比較高,我們給客戶8端口卡的價格會是很有競爭力的,不會因為采用了24原生端口的處理器而把價格弄高了。
如果我們給OEM供一款8端口的卡,當需求量比較大的情況下,我們會不會拿PM8020來做?
Jason Pederson:不會,我們會用同樣的一張卡。因為PM8015處理器有不同的RAID Code(軟件棧),所以我們在8015上已經(jīng)把RAID Code融入在內了,已經(jīng)把它和RoC“接上去”了。如果要接到PM8020,是不符合的,因為在不同的RoC加入代碼的話需要重新的調試集成工作。我們不會這么做,我們會把8端口的價格降低一些,來符合OEM的需求。
點評:根據(jù)我的理解,面積大點的芯片量產(chǎn)成本確實相對高一些,不過這點對于RAID卡整體成本的影響看來不明顯,或者說有可能比RAID Code的研發(fā)成本低。LSI使用8端口RoC+SAS擴展器來做多端口RAID卡雖然是反過來從下到上的延伸,但都是用同樣的RoC+軟件方案來滿足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