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為例,目前各頻道都已經開始采用最為先進的RAID6磁盤陣列。與此前已經得到廣泛應用的RAID5相比,RAID6除在每個硬盤上都有同級數據XOR校驗區(qū)外,還有一個針對每個數據塊的XOR校驗區(qū)。這樣一來,等于每個數據塊有了兩個校驗保護屏障(一個分層校驗,一個是總體校驗),因此RAID 6的數據冗余性能相當好。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技術部門的薛總工程師告訴記者:“現在,我們通常都是使用六塊希捷硬盤。其中,4塊硬盤在使用時都被先條帶化,然后分別存儲數據和校驗位。如果有兩塊硬盤出現故障,其他四塊硬盤仍然可以照常運轉,硬盤間的相互備份,確保了資料存儲的可靠性。”

SAN應用:以空間換安全

一般SAN存儲備份方案示例

從廣播節(jié)目制作的實際存儲量來說,1G的高清節(jié)目就可以滿足6個小時的播出量,這一數量級在“高清”“光纖”時代,的確不算很大。但是,即使如此,考慮很多廣播電臺都已實現24小時不間斷播出,這樣下來一天一個頻道的播出節(jié)目的累計數據量也將達到4G。而以北京人民廣播電臺,各類調頻及專業(yè)頻道已達10個,預估也需40G的大容量存儲空間,這同樣是一個不小的存儲量。而在實際情況中,廣播電臺的存儲需求卻要遠高于這一簡單的累加預估值。

對此,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技術部門的薛總工程進行了通俗易懂的講解:“由于廣播節(jié)目制作從技術手段運用和實現上,都相對比電視要更簡潔更靈活,因為我們目前采用的是SAN(也就是存儲局域網),這使得我們在調用傳輸RAID磁盤陣列的數據時更為快捷,各數字IT設備之間的互聯(lián)互通也更為方便。此舉會大大提高工作效率,縮短節(jié)目的制作周期,也更便于節(jié)目能迅速及時播出。但是,這也同時增加了節(jié)目在制作環(huán)節(jié)及播出安全的風險。通常情況下,都是采用用空間換安全的做法。即進行了2-3個副本數據做備份,以確保萬無一失。這樣一來,對高質量的硬盤需求自然有相應的增長。”

據悉,按廣電總局頒布的現行節(jié)目安全播出標準,對從業(yè)人員的考核標準為百小時停播率不能超過數秒,有的電臺內部規(guī)定更高。薛總工程師表示,盡管導致節(jié)目停播的因素很多,但因硬盤故障而釀成播出事故的比例較高,因此,聯(lián)想、IBM在向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提供傳輸編播整體解決方案時,在硬盤的選購上也都十分嚴格,希捷的企業(yè)級硬盤目前是北京人民廣播電臺應用最多的硬盤。這同樣是出于安全播出的考慮。

分享到

renxinbo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