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景看好 時機過早
今年5月,Intel正式發(fā)布了雙內核Pentium D處理器。時隔幾天,AMD也正式發(fā)布了其面向桌面系統(tǒng)的雙核處理器芯片。而在此前,AMD就已在中國正式發(fā)布了首款應用于服務器產品的雙核皓龍(Opteron)芯片。兩大芯片巨頭在一月之內頻繁在雙核產品上出招的確是令人注目。然而,人們關注的焦點卻迅速轉向了服務器端領域。
作為INTEL在國內的重要戰(zhàn)略合作伙伴,寶德認為,由于雙核技術及產品在進入x86領域之前,一直小范圍應用于企業(yè)服務器領域,因此進入x86領域之后,究竟是首先從服務器領域發(fā)展呢還是從個人桌面電腦領域發(fā)展,一直倍受關注。在雙核服務器領域,一向領先的Intel卻按兵不動,只有AMD在唱獨角戲,說明目前推出高端雙核芯片還為時過早,AMD所采用的策略有些冒進。隨著AMD雙核皓龍的推出,有人樂觀地認為,這是AMD大翻身的好機會??從雙核芯片的發(fā)布種類和時間來看,AMD都領先了一步。
寶德卻不這么看,他們表示2006年雙核將會逐漸成為市場的主流。雙核的普及和應用依賴于用戶的選擇,而非一種新技術興起即可強迫用戶使用,同時也要考慮應用環(huán)境的因素,用戶將會從自身的需要出發(fā),穩(wěn)步地實現向雙核和多核的過渡。對于穩(wěn)定性要求高于多任務處理要求的行業(yè)用戶來說,它們往往不會過多地受輿論的誘導,輕易放棄自己原先的選擇。當到了一定時候,AMD把雙核概念普及給行業(yè)用戶的時候,Intel的雙核Xeon也就上市了。
由此看來,2005年,對于AMD來說是至關重要的一年。因為如果AMD不能在Intel 65nm技術出現的雙核產品上市之前,大舉搶得更多的市場份額,那么它在雙核產品方面所做的賭博將有可能是致命的。一方面,由于Intel在一開始就采取了低價、搶先的策略攻占了桌面領域的制高點,AMD無疑面臨著一場惡戰(zhàn)。另一方面,Intel的雙核Xeon又像是一把隨時會落下的“達摩克斯劍”,在服務器端瞄著AMD的雙核Opteron,因此,未來的形勢對于AMD來說顯然不容樂觀。
門檻很高 燕過拔毛
寶德表示,不管AMD如何“逆向思維”, 無論在產品性價比還是市場推廣方面, AMD很難撼動Intel的地位。就目前的雙核皓龍而言,至少要過四道門檻,而且個個難越。首先,在x86領域雙核技術依然屬于新興的技術,人們認知與接受還需要時間與過程。不少用戶目前不輕易選擇雙核服務器的原因,是因為用戶永遠把穩(wěn)定性放在第一位,這個要求決定了他們不可能去選擇沒有經過實踐應用檢驗的新技術、新產品。當前對雙核技術非常了解的人群比例非常低,大部分人還僅僅停留在一般了解的基礎上,人們對于x86領域雙核服務器產品的接受時間預期大部分集中2006年,這說明今年只能是簡單的熱身或傳播概念。
其次,目前市場上的雙核Opteron服務器價格過高,難于接受。對于過高價格的雙核Opteron服務器,渠道端更多的是表現為沉默和觀望。一位銷售人員更是直言不諱地稱,當前雙核Opteron服務器市場認知度非常低,而且價格比較貴,因此,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像單核服務器那樣擁有廣泛的客戶,因此未來半年甚至更長的時間內,依然會以Intel的Xeon服務器為重點。
另外,除了價格之外,影響行業(yè)用戶選擇雙核Opteron服務器的另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軟件授權收費問題。到目前為止,不少關鍵性軟件廠商在雙核授權收費問題上態(tài)度還比較模糊。最后,是品牌影響力。假定目前AMD用戶完全支持其雙核Opteron,當其面對市場占有率高達83.1%的Intel用戶的時候,也不具有什么代表性。因此,從另一個角度說,雙核服務器產品的用戶接受度大小,最終還得看Intel雙核Xeon的表現。
除了上面歸納的四個典型因素外,還有諸如應用環(huán)境、軟件兼容性、關鍵應用、功耗、散熱等因素影響著雙核服務器市場的迅速擴大。事實上,目前雙核產品面臨的種種問題,至少在2005年很難得到徹底解決。
平臺領導 棋高一著
寶德相信,Intel的“平臺競爭”是最高層次的競爭。在平臺競爭環(huán)境下,作為平臺領導,僅僅掌握部分核心技術是遠遠不夠的,更重要的是怎樣參與、引導、管理一個行業(yè)標準的平臺。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是其能否平衡平臺中各個企業(yè)之間的競爭與合作。從合作伙伴的角度來看,AMD雙核Opteron好像已經獲得了不少廠商的認同。這之中國內的曙光是其最堅定的支持者,當然,這既有曙光本身策略的考慮,也有曙光高層和AMD高層在歷史上的合作淵源。HP、Sun、IBM等一批廠商,則更多是出于“腳踩兩條船”的考慮去捧AMD的場,從這一點看來,國內外廠商與AMD的合作還只是試探性而非實質性的合作。
對于當前有服務器需求的行業(yè)用戶來說,也不用選擇一味等待,而可以選擇以寶德為代表的服務器平臺廠商來實現平穩(wěn)過渡。事實上,寶德服務器平臺戰(zhàn)略與Intel的平臺戰(zhàn)略一脈相承,寶德是Intel平臺戰(zhàn)略在中國市場最堅定的支持者,是Intel在中國最重要的戰(zhàn)略合作伙伴之一。6月份,寶德更是充當了Intel市場推進的先鋒。寶德宣布,今年將投入2000萬,支持中國100家ISV進行EMT64、IT64、雙核三個平臺的應用移植。每家ISV只要提交相關申請,經寶德的評議認定后,就可實現其產品在基于EMT64 IT64與雙核硬件低層開發(fā)、調試、優(yōu)化等,而平臺移植費用由寶德協(xié)調承擔。
實際上,作為Intel在服務器領域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寶德一直積極扮演IA架構產品的倡導者和普及者,因此,在IA架構服務器的推廣方面,寶德的作用舉足輕重。為進一步拓展和鞏固中低端市場,寶德在2002年上市后第一仗就是配合Intel針對中小企業(yè)市場推出的“真正服務器(Real Server)平臺計劃”;兩年前Intel發(fā)布64位安騰處理器時,寶德作為Intel的Leader Account就率先同期發(fā)布了64位的服務器產品,在國內64位服務器市場上搶占先機。當Intel推出NOCONA芯片(64位至強),寶德又和Intel合資成立Intel服務器解決方案中心–ISC(ISC-INTEL SOLUTION CENTER),為用戶和廠商提供平臺轉移服務。
在芯片為中心的時代,聯想、TCL曾經因為抓住了PC芯片的機會脫穎而出,那么,“平臺化”時代的來臨,是不是也是一次新機會呢?寶德是否能夠抓住雙核芯片的機會,成為又一個聯想,又一個TCL,且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