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為演講實錄:

       隨著互聯網,特別是移動互聯網的快速發(fā)展,數據流量進入了一個爆炸式的階段。那么,據統計,現在產生在移動端的數據流量已經超過PC端的流量。我們說叫互聯網時代,其實可能更準確的說是移動互聯網時代。隨著各種各樣移動智能終端的發(fā)展,大家應用上更加方便了,大量數據產生以后,我們用什么樣的方式去處理這樣一些信息量,云計算這樣一種技術,為我們應對移動互聯網,這種流量爆炸式的增長帶來這樣一種契機。

       從中國移動的角度講,我們是圍繞云、管、端。中國移動是世界上網絡規(guī)模最大和用戶數量最多的移動運營商,我們緊緊圍繞我們能力的優(yōu)勢,構筑云、管、端一體化的體系。從云端講,我們作為運營商是IDC的基礎設施,遍布國內各個節(jié)點,以及云計算的基礎設施,以及大數據的一些平臺和圍繞各個垂直行業(yè),圍繞醫(yī)療、教育、車聯網等等。

      再一個就是網絡,中國移動要打造一個智慧的管道,這樣一個網絡體系把終端和云緊緊的結合在一起。從終端角度講,經過去年一年的發(fā)展,我們8億多的用戶,其中已經有1億多轉化成4G的手機用戶。有了4G網絡以后,4G終端產生的數據流量我們叫DOU爆炸式的增長,遠遠超過2G、3G數據流量的產生。另外,像電子書包在教育領域,運動手環(huán)健康領域,等等車聯網,物聯網各種各樣可穿戴設備,都是這樣一個智能的終端,不斷的連接到這樣一個網上去。

      那么,從基礎設施層面,中國移動也是比較早的在跟蹤整個業(yè)界云計算的發(fā)展。最早從2007年中國移動就研發(f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云的平臺,從內部做起。中國移動云的規(guī)劃,一個是內部的私有云,我們過去內部的支撐系統,有支撐域、網管域、管理信息域。過去這些IT系統可能都是傳統的基于主機、Unix服務器、傳統數據庫的,這些大量的系統打造了我們的私有云,是我們進行云化改造的基礎。目前中國移動已經有超過10萬臺的主機,在處理內部幾何域的私有云的業(yè)務。

      另一方面,最早智能手機沒有這么普及的時候,我們在手機已經提供了一個所謂的HOP管家(音譯)這樣的業(yè)務,其實就是八個人信息通過云的技術這種方式把它結合起來。現在我們的彩云,這樣一個產品就是緊緊圍繞我們個人手機的客戶,把通訊錄,你的照片,你個人的資料都可以備份到我們的彩云上,我們現在在彩云上的活躍客戶也超過1.2億。

      另外,公眾云的產品,面向各行各業(yè)應用的體系,涵蓋了從IaaS、PaaS到SaaS這樣三層體系,五大類百項的產品體系,并且圍繞五大類行業(yè),做一些公眾的,垂直化的應用,這些成果也獲得通信學會科技進步二等獎。

      未來中國移動致力于構建移動云的生態(tài)鏈,打造云計算開放的環(huán)境和市場。中國移動有8億用戶,我們提供的電信用戶,通話也好,短信也好,其他的數據業(yè)務,假如把我們電信的網絡云化掉,是多么大的一個體量。當然包括我們現在正在探討,我們的云計算也好,NFV網絡虛擬化,未來中國移動龐大的網是不是都可以通過龐大的技術,通過NFV網絡虛擬化實現進一步的演進,這個未來的路還很長。

      從我們數據中心的整體布局來講,有一個全國級的四個一級節(jié)點的,四個節(jié)點分別部署在北京和廣州。另外兩個一個在內蒙,一個在黑龍江,是高海拔,就是比較適合于我們節(jié)能環(huán)保的綠色的數據中心。另外,31個省都有我們省級的節(jié)點,構建了全網統一規(guī)劃,一盤棋的數據中心的資源布局。從產品體系上講,從傳統的講,從基礎設施的層面,無論是IaaS、PaaS,到我們跟合作伙伴一起打造的開放的SaaS的這樣的應用環(huán)境。從垂直行業(yè)講,包括對安全的服務,行業(yè)解決方案形成是橫和縱相結合的云計算的產品體系。

      那么,現在這些產品已經都上線開通使用,我們在10086統一的門戶下,我們的ecloud.10086.cn上,大家可以方便的使用中國移動的各種產品,我們作為運營商,除了線上能線下,我們各省,一直到縣一級都有營業(yè)機構,這樣線上線下的環(huán)境,方便用戶的申請、開通、業(yè)務的受理。

      今天,我們到底是私有云、公有云還是混合云?我想無論是私有還是公有,其實最終還是要解決用戶的需求,解決用戶的問題。從我們的認知來看,私有云可能更多是關注用戶對安全性的關注,公有云對于成本的關注,對于可獲得資源的便利性,混合云是可以把兩者的優(yōu)缺點相互進行融合,交叉使用。

      這兒有一個例子,為用戶提供的解決方案。用戶的需求是他自己有自己的數據中心,有自己的IDC,但是它希望通過運營商的公有云的能力,為他提供數據的可靠的備份。那么,我們給他做的方案就是一個是他的數據中心跟我的公有云的資源池,通過我們的網絡進行了很好的連通。作為運營商最大的優(yōu)勢就是網絡資源,這種網絡資源和云的結合其實是更能解決用戶的問題。所以,在我們解決方面里頭,我們的網絡和用戶的數據中心之間,通過我們的專線和VPN形成了這樣一個虛擬的網。我們內部的資源池實際上是給用戶做備份的時候,我們是多節(jié)目互為備份。用戶從他的角度,他把數據備份過來,有一個副本,其實事實上我們給他在多資源池備份以后,形成了三個副本。這樣保證了用戶數據的高度的備份數據的安全性。

      另外,結合我們自身,中國移動過去做私有云把我們自己O域、B域,幾個域都給云化了。因此,實際上我們有這樣一種積累的經驗,怎樣把傳統的IT的部署搬到云上去,也就是我們積累的經驗可以幫助用戶提供全流程的私有云部署的方案。從前期的咨詢和解決方案,到后期的系統集成和交付,到云化的遷移,以及到最后的售后服務的全流程的保障。

      當然,我們講云計算和大數據是一個相互伴隨的。中國移動也提供基于Hadoop這樣大數據的處理能力。另外,移動云的特點就是高等級的安全性,優(yōu)質的服務云,主要從幾個方面。一個是我們自主的知識產權,一個是電信級的優(yōu)質服務,作為運營商最最關注的就是我們過去一直講電信級的服務是幾個“9”。電信級的服務,以及我們的軟硬件的保障體系,安全的防護手段等等,這些都獲得了相應的獎項,得到了工信部主管領導的認可。

      舉一個案例,國信證券是我們一個非常好的客戶,合作伙伴。這個案例也說明國信證券的老總CEO非常有超前性,他一直講,過去他作為一個券商,券商的經營就是大數據。過去他做這樣一個券商交易平臺,要雇100個人的團隊,花錢買一大堆的硬件、服務器,然后去開發(fā)軟件,成本很高。而業(yè)務兩爆發(fā)式的增長,比如最近一段時間,我們股市從2000點漲到6000點,爆炸式的增長之后,他的IT系統跟不上。現在他把所有的系統,100人的團隊不要了,只要留下兩個人就可以了,硬件投資全部用中國移動的移動云解決我的問題,我們團隊幫助他把過去的業(yè)務全部遷移到我們的移動云上,實現他的所有業(yè)務,這個涉及到數據集中化處理的等等問題,這些問題都按照用戶需求全部解決,滿足了金融安全性的需要,滿足了業(yè)務的快速上線,以及降低了用戶整體的成本,它的一大堆硬件不用買了,就按需服務。這邊只要說股市一火,牛市了,大家交易量多了,他的系統可以彈性的擴容,如果市場行情不好,交易量少了,他可以按需服務,減少他的業(yè)務量,他向我們付出的資金也可以減少,這樣使得用戶的需求得到充分滿足,同時他的成本又極大的降低。

      另外,我想強調對于中國移動角度來講,我們作為運營商,我們構建的是一種開放的。我們做了這么多工作,并不是我們把全流程的事情全部都自己做完,我們是跟整個產業(yè)鏈的合作伙伴共同來做。我們這邊同樣也是,我們目前已經達成協議的,入住到公眾云上的合作伙伴,我們共同致力于打造我們移動云的生態(tài)系統。關于那個視頻,請同事幫忙放一個移動云的視頻。
    
      (播放VCR)
    
      未來云計算一定像移動電話一樣,變成一種基礎設施的服務,有了基礎設施以后,我們做什么呢?所以我們中國移動也在縱向的垂直行業(yè)上進行了一些探索。一個是我們講“互聯網+教育”,我們在教育的信息化上能做一些什么事?那么,中國移動按照打造統一、融合的、開放的、合教育的云平臺,首先要匯集各種資源。教育的體系太大了,終身都需要學習。我們首先從K12,從學齡段,從小學到初中、高中,K12的年齡段作為我們最重要的突破口,因為在這個年齡段,中國有兩億多人口,為他們提供我們這樣一個開放的合教育的云平臺。

      在這個平臺上,教育部有“三通兩平臺”總體的規(guī)劃,我們也是緊緊的按照教育部的總體“三通兩平臺”的部署做我們這樣一個整體化的解決方案。我們既有面對學校的,面對教室的這樣一些場景應用,也有面向從家長到學生,家校校訊通的互動,不斷的整合我們精品的學習應用,整合海量的教育資源。

      這里頭一些重點產品,像教師助手,教育信息化,怎么通過這種手段解決我們的數字鴻溝問題,而不是優(yōu)質的資源,優(yōu)質老師只在大的城市,而相對艱苦的地區(qū),師資力量的匱乏,怎么解決數字鴻溝的問題。另外,名師導學,把一些名校名師好的一些經驗,通過我們信息化的方式,能夠放到云上來。有一個視頻請我同事播放一下。
    
      (播放VCR)
    
      剛才的視頻是關于我們在互聯網醫(yī)療方面的一些探索和做法。應該講可穿戴的設備,這些圍繞著健康的管理等等,這方面的探索也是在剛剛起步,第三個應用是我們在“互聯網+交通”方面,前面院士也講,我們在交通領域,從我們理解,可能未來汽車可能就變成了一個有四個轱轆的大的Pad。那么,中國移動其實也是在不斷探索。但是,我們現在還做不到把一個四轱轆的Pad拿出來,并且還有傳統那么多汽車,這些汽車過去是不聯網的,我們這兒有一個實拍的照片。左邊是你家里最普通的一個汽車,中控臺上可能是一個CD機,我們把中控臺的設備進行了改裝,我們適配了新的車機,可以適配不同的車型,這樣初步局部了車聯網的應用。過去你說導航,我們可能過去也有很多人買導航儀,地圖的更新是一個大麻煩,要把車開到4S店更新地圖,這樣現在這樣一個車聯網的地圖,不僅地圖可以隨時更新,而且千變萬化的路況,你第一時間可以實時的掌握。

      這樣一個車,我們是通過后臺的這樣一個TSP的平臺有效的進行管理。當然,這樣的車聯網的應用,不僅說我個人,我的家里的車可以變成這樣一個車聯網的車。那么,對于車廠,我們也提供它處廠時候車聯網的相關服務,對于后裝以后,我們車隊的管理,出租車的管理等等都可以采用這樣一個技術,很方便的實現。這里面有一個很簡短的關于車聯網的視頻,請播放一下。
    
      (播放VCR)
    
      總結起來,我們今天談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等。那么,這些都是一些基礎的手段。“互聯網+”是跟各行各業(yè)結合起來,剛才我只是舉了中國移動的一些探索,我們在醫(yī)療、教育、車聯網方面,其實這些領域還非常多。政務方面、金融方面、農業(yè)生產、工業(yè)制造等等,“互聯網+”的時代下,我們的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發(fā)展的空間是無窮的。中國移動愿意跟產業(yè)鏈的同仁們共同努力,來提升我們中國的整個信息化的水平。我的演講就這么多內容,不當之處請大家批評指正,謝謝!

分享到

zhou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