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機國際信息管理部部長姚亞平的QQ個性簽名上寫著“軟件工業(yè)化倡導者”。他認為,手工編程是落后的生產方式,必須改變,必須將人從繁瑣的編程中解放出來,把寫程序的事交給計算機完成。
“人應該專注問題的解決,而不要陷入重復的事務中?!币喥较M谕诵葜?,設計出一個軟件工業(yè)化開發(fā)平臺。
每當談起軟件工業(yè)化,姚亞平總是耐心地解釋說:“軟件編寫還是手工的,生產效率低,已經不能滿足人們的要求。應該學習工廠生產產品的方法來生產軟件,這樣可以降低成本還可提高質量?!?/p>
這意味著他要做的,是一個類似于軟件生產線的平臺。
在姚亞平看來,軟件工業(yè)化開發(fā)平臺就相當于車間里面的生產線;各種軟件所需要的各種素材和功能模板事先準備好,當要設計一個軟件的時候,就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材料和相應的模板進行配置,很快生產出自己想要的軟件。
工業(yè)化的兩個基本要求是技術封裝和標準化。
技術封裝對生產者的技術要求和勞動強度大大降低,因為形成了專業(yè)化生產,生產成本也大大降低;標準化使零件具有完全互換性,產業(yè)分工與合作的基礎更加穩(wěn)固。
在這個過程中,如何“整合”構件對象的技術是關鍵。其實現形式是構件對象化,不是傳統(tǒng)意義的模塊,是對具有共性的功能所進行的抽象并對技術進行封裝,是獨立運行的“子系統(tǒng)”或應用對象,它對應解決某些問題的應用。實現方法是構件對象描述表單化;核心技術是“整合”構件對象的開發(fā)平臺
構件對象的具體功能由參數表來設置,不需寫代碼,“即插即用”。
據介紹,軟件工業(yè)化開發(fā)平臺的工作原理就是一切皆對象:主界面、功能鍵、數據庫、表、字段、人(用戶)等都是對象,所有的對象都用其對應的表來描述。開發(fā)人員可以通過平臺中的編輯界面或頁面描述表就能配置所有對象的屬性及其功能,而無需在后臺編寫大量代碼,從而只需關注功能的實現,而不用關注功能實現的后臺機理,系統(tǒng)自動編程生成網頁,進而提高效率和編程質量。
對于一個不是學軟件出身的姚亞平來說,在搭建平臺的過程中有很多個難關需要突破。雖然他已到了不適合編寫程序的年齡,但他一直在堅持。
姚亞平表示,追夢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還有很多新知識,要去學習掌握。
根據矩陣科技公司介紹,軟件工業(yè)化開發(fā)平臺已經基本成型,今年中機公司新開發(fā)的展會項目都將基于該平臺完成,編程效率大大提高:過去兩個月的工作量,現在只要一個月就能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