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2018年7月份公布的公有云IaaS廠商份額中,騰訊依然排在第二。
盡管有今年7月“前沿數控”發(fā)現的云上丟數據事故,盡管騰訊云方面也有不可推卸的bug,反映出騰訊云內部技術團隊在處理此類問題時候的經驗不足,但這不妨礙騰訊云依舊是公有云的老二,但圍繞這個第二有很多爭議。
2017年3月,騰訊云以1分錢中了廈門市信息中心廈門市政務外網云服務的標,輿論嘩然,價格戰(zhàn)要開始了?云計算如此倒貼錢的時代開始了?攪局者來了,還讓不讓人玩了?莫非又是2C先免費后收費的增值服務套路?猜測此起彼伏,許多人傾向于認為,歸根到底是騰訊不懂2B企業(yè)級的玩法。
輿論也普遍認為,騰訊內部,騰訊云在內部的地位與外界的期望不相匹配,難以獲得來自騰訊內部的集中力量,此次架構調整將會發(fā)生變化,起碼相對獨立了一些。作為參考和對比,阿里云與阿里巴巴集團一直比較獨立,馬云還曾表示每年要在阿里云上投入10個億。
國外的好榜樣,AWS與Amazon電商網站也比較獨立,不時還有AWS獨立上市運作的言論傳出,都在說明云業(yè)務是值得自立門戶的大業(yè)務,騰訊也不應該是例外。國內的后來者,華為也把云計算放在了更重要的地位,在集團內部的地位有所提高。
騰訊有一個“賽馬文化”,內部競爭,做一個方向的東西會多管齊下,哪個做成了就用哪個,就連微信這樣全民級的應用也是賽馬文化之下的產物,吃雞手游騰訊做了兩個,一個叫刺激戰(zhàn)場一個叫全軍出擊,但都是吃雞。
這種做法在2C的互聯(lián)網可以,因為個人的喜好不同,傾向也不同,然而云計算面對的說到底還是一個個企業(yè),企業(yè)的需求在一些方面有很大的共性,比如穩(wěn)定性,安全性,性能,服務的及時響應等,都是服務于企業(yè)業(yè)務。如果騰訊向用戶同時推出倆公有云,說一句:你選吧,用戶不瘋了才怪。
公有云原生自互聯(lián)網,互聯(lián)網公司天然占優(yōu)勢,如上圖所示,國內公有云市場上,阿里云,騰訊和金山,AWS都有明顯的互聯(lián)網基因,阿里云和AWS都是脫胎于互聯(lián)網電商的服務,金山脫胎于游戲,騰訊云在服務QQ,微信以及一系列社交網站的過程中,鍛造了互聯(lián)網服務能力,這些公有云都是互聯(lián)網基因的云計算服務。
以華為云為代表的IT廠商也開始推自己的公有云服務,去年,就連浪潮也推出了自己的公有云服務,不過,這些IT廠商的弱點在于在線的產品服務體驗,在線體驗比較差,但IT服務團隊則比較專業(yè),能走到線下幫用戶解決一個個問題,幫助用戶搭建企業(yè)需要的解決方案。
在公有云以外的廣闊的私有云服務市場上,是這些廠商的優(yōu)勢領域,互聯(lián)網公司則缺少服務于企業(yè)用戶的經驗。騰訊接下來的任務是守住現有的游戲行業(yè)云服務的優(yōu)勢地位,學習或者追隨阿里云的步伐,在此之前,還需要默默的磨練自己服務別人的能力,別在出現“前沿數控”似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