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擇高效、性價比最高的系統(tǒng)稍微復雜一些,但本質上仍然是簡單的。您只需多考慮一些因素即可。IBM便為此提供了一套方法論(請不要感到奇怪),我們稱之為“量身定制”(Fit for Purpose),或者如果您愿意的話,可也稱之為“平臺選擇性”。

對于如何才是負責任的產品采購流程,您可能已經有所了解:做出決策之前考察新應用的全部需求,然后將這些需求與備選供應商的系統(tǒng)規(guī)范逐一掛鉤比對。我們將其稱之為“功能性需求”。很明顯,供應商的系統(tǒng)必須能夠正常工作、必須具備所需功能、必須能夠與本機操作系統(tǒng)配合工作等諸如此類的需求,都是新系統(tǒng)所必須滿足的功能性要求。

但是,非特定需求或者非功能性需求(NFR)也是始終存在的。例如新系統(tǒng)的可擴展性和可用性、如何備份以及如何進行災難恢復等。遺憾的是,您的用戶并不關心NFR(他們?yōu)槭裁匆リP心呢?),但是您卻不得不去關心,因為這些因素將會決定新系統(tǒng)如何工作及其工作效力。

更明確的說,功能性需求主要是由IT決定的,而NFR則主要是為了創(chuàng)造業(yè)務價值。目前,通過更少投入開展更多工作、成為面向服務的組織、以及響應業(yè)務需求等都是所有機構普遍關心的事情,也是作為IT專家的您能夠真正為公司創(chuàng)造獨特優(yōu)勢的地方。

這也正是IBM提供多類硬件平臺的原因:大型機(System z)、高端POWER服務器和機架式服務器、塔式或刀片式x86服務器。即便如此,創(chuàng)造獨特優(yōu)勢也不會那么簡單。例如,刀片設計可以運行x86或POWER服務器,而iDataPlex向外擴展的方法則是面向Web 2.0或高性能計算的x86服務器的專業(yè)版本,但是,滿足特定的業(yè)務和IT需求可能還需要專業(yè)化程度更高的技術(設備)。就像英國賽馬選手所說的“跑什么路,騎什么馬!”,或者說“這個世界上根本沒有萬能解決方案”。

也就是說,雖然多用途平臺日益普及,但只是良好設計與優(yōu)良技術的結果。IBM平臺即證明了這一點:System z大型機能夠運行Linux工作負載、POWER系統(tǒng)可同時運行AIX與i5/OS架構、BladeCenter可同時支持POWER與x86架構以及多個操作系統(tǒng)。除此之外,System z現在還能通過zEnterprise BladeCenter Extension (zBx)來支持BladeCenter。

您真正需要做到的是認清每一個平臺的優(yōu)點并且清楚自己真正需要的是多用途系統(tǒng)還是專用應用平臺。您可以瀏覽網站并且購買產品,但只應遵循結構化的健全思維流程,您的公司也會為此而感謝您的。

Simon Hodkin現任IBM英國實驗室服務部IT顧問專家,經常會從客戶的角度詢問他們一些問題,以便幫助客戶選擇適當平臺。如想了解他的動態(tài),您可訪問:Twitter: @hodders
http://www.ibm.com/services/us/en/it-services/server-optimization-and-integration-services-server-consolidation.html

分享到

xuzhenxin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