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由Veo3生成

股價暴漲的原因跟AI相關

甲骨文CEO薩弗拉·卡茲表示:“我們在第一季度與三位不同的客戶簽署了四份價值數(shù)十億美元的合同。這導致RPO(剩余履約義務)合同積壓增長 59%,達到4550億美元。”

他還表示,未來還會簽約幾家新客戶,RPO規(guī)模很可能超過5000億美元。

這么大規(guī)模的訂單,顯然要靠甲骨文的OCI來完成了。甲骨文預測,本財年OCI收入將增長77%,達到180 億美元。更恐怖的是,接下來的四年里分別增至320億美元、730億美元、1140億美元和1440億美元。

1440億美元什么概念?全球最大的公有云廠商AWS 2024財年的營收也才1076億美元,如果預測成真,未來甚至都可能超越AWS成為最大的云廠商,甲骨文真的這么猛?

華爾街日報的報道中提到,知情人士稱,OpenAI 與甲骨文簽署了一份合同,將在大約五年內(nèi)購買價值3000億美元的計算能力。這對OpenAI來說可不是小數(shù)據(jù),OpenAI年營收約為120多億美元。

甲骨文提到了三位客戶,另外兩家外界猜測是馬斯克的xAI和Meta公司,馬斯克與拉里艾莉森私交非常好,可信度尤其高。如此規(guī)模訂單排山倒海而來,有人認為,在AI的故事下,美股七大科技巨頭相互交易拉高股價。

馬斯克也在興建數(shù)據(jù)中心。去年,馬斯克宣布建立擁有10萬塊顯卡的AI數(shù)據(jù)中心,未來還計劃建更多AI數(shù)據(jù)中心,但這樣的重資本投入風險很大,如果能借道第三方,也是不錯的選擇。

為什么大家都找甲骨文的OCI,而不是云計算三巨頭呢?

在云計算市場上,AWS、Azure和GCP三家合計占了云計算市場65%的份額,甲骨文云目前只有很少的部分。為什么OpenAI、xAI和Meta要找甲骨文云,而不是找現(xiàn)有的云巨頭呢?

我覺得最重要的就是甲骨文的中立性。

AWS一方面跟Anthropic有緊密合作,一方面,Amazon自己也做了Amazon Nova模型,OpenAI、xAI和Meta要避開AWS合情合理。同理,谷歌自己也有Gemini模型,也是要避開的。

另外,Azure本來就跟OpenAI有合作,但兩家合作關系并不緊密,OpenAI也想擺脫對于Azure的過度依賴,把一部分資源交給甲骨文云能獲得更大的自由度。所以,沒有開發(fā)自己AI大模型,處于中立姿態(tài)的甲骨文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

另外,中立性還體現(xiàn)在芯片部分。目前英偉達的高性能顯卡依然供不應求,有限的資源要分配給誰呢?AWS有Trainium AI芯片,Azure有Maia 100,GCP有TPU。甲骨文不自研芯片,我要是老黃,我肯定優(yōu)先給甲骨文。

甲骨文真能這么猛,能如愿順利吃下這么大量的訂單嗎?

股價反應了投資者的樂觀情緒,但我們不禁要問,OpenAI能拿得出來這么多錢嗎?如果想要從別處籌錢,那起碼也得看OpenAI的發(fā)展預期,目前來看并不樂觀。

首先看產(chǎn)品,目前個人沒有感受到GPT-5的明顯提升,沒有發(fā)現(xiàn)有什么特別強的部分,當然,整體幻覺的概率非常低仍舊是很強的一點。

如果作為AI領域頭號種子的OpenAI的技術演進速度也放慢的話,那么AI這個故事還能繼續(xù)講下去嗎?還需要這么大量的計算資源嗎?還需要這個大單嗎?

其次看付費用戶。我不知道目前OpenAI還有多少付費用戶,我自己幾個月沒有為OpenAI付費,只用免費版的,還有付費版的Gemini,目前感覺良好,沒有不適。

如果付費用戶沒有明顯增長的態(tài)勢,那么OpenAI將來單純靠融資能拿到這么多錢來買算力資源嗎?

第二個疑問在于,甲骨文的合同預計需要4.5吉瓦的電量,大致相當于兩個多胡佛水壩的發(fā)電量或約四百萬戶家庭的用電量,如此海量的電力資源從哪兒來?

不過,資料顯示,甲骨文正在大力投資英偉達的硬件,擁有 65000個H20,計劃建立一個擁有超過131072個Blackwell GPU的集群。同樣,甲骨文部署了數(shù)千塊AMDInstinct MI300X GPU。

受甲骨文利好消息的影響,英偉達和AMD兩家公司的股價均有所上漲。

分享到

zhupb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