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崔歡歡
9月19日,英特爾與英偉達官宣兩個大動作,第一個是英偉達以50億美元收購英特爾約4%的股份,成為英特爾第五大股東。這一舉動不僅讓英特爾的股價瞬間飆升23%。
第二個就是雙方通過英偉達NVLink技術實現(xiàn)架構無縫互連,融合英偉達在AI與加速計算領域的優(yōu)勢。簡而言之,英特爾將為英偉達定制x86架構的CPU,專門用于英偉達的AI基礎設施平臺。GPU與這些定制CPU的連接采用NVLink技術,從而優(yōu)化大規(guī)模AI任務的執(zhí)行效率。
然后是個人PC上雙方要推出一款全新的片上系統(tǒng)(SoC),采用英特爾x86架構,集成英偉達的RTX GPU芯粒(Chiplet)。目標市場包括高端游戲PC、工作站以及需要強大CPU+GPU集成解決方案的用戶。這也是英偉達GPU技術首次以芯粒形式嵌入競爭對手的片上系統(tǒng)。
并且,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業(yè)務將為聯(lián)合產(chǎn)品提供中央處理器和先進封裝。但據(jù)國外媒體報道不涉及英特爾為英偉達生產(chǎn)計算芯片的代工業(yè)務。
我們稱前一個事件是入股,后一個是合作。這兩者大家談到時,highlight的點有所不同,一部分人重點放在入股50億上,認為英偉達一躍成為英特爾的大股東,是看重英特爾的晶圓代工技術,或者是給英特爾代工廠帶來的生機,且英偉達也確實在評估英特爾的代工技術。
先不說英特爾當前的代工技術如何,英特爾對晶圓代工廠的投入,單從2021年到2024年英特爾單投給全球晶圓廠的設備開支就有370億美元,技術研發(fā)180億美元,再加上外部投資,50億美元相比英特爾近年來的投入似乎并不算多,遠不到震驚的程度,晉升英特爾第五大股東的原因是英特爾股權分散結構,第一大股東占比為9.9%。上一次軟銀入股20億美元,似乎也沒這么大動靜。
因此,入股起碼現(xiàn)在不是大家要關注的重點,合作部分才是,英特爾給英偉達定制的CPU會專門用于英偉達的AI基礎設施平臺。還有英特爾+英偉達的全新片上系統(tǒng)應用在消費級產(chǎn)品上。
這樣的合作首先是盈利上的雙英雙贏——英偉達可以借助英特爾的CPU和晶圓代工能力,降低對單一供應鏈的依賴,拓展AI平臺的應用邊界,而英特爾則通過綁定英偉達的AI生態(tài),獲得穩(wěn)定的訂單來源和技術背書,為其晶圓代工業(yè)務注入新動能。
聯(lián)合產(chǎn)品的推出也將迫使AMD、臺積電、博通等競爭對手重新評估自己的戰(zhàn)略方向。
對AMD而言,英偉達+英特爾的組合將進一步擠壓其在數(shù)據(jù)中心和PC市場的空間。臺積電,雖然短期內仍是英偉達的主力代工廠,但未來可能會面臨訂單分流的風險。還有博通等企業(yè),NVLink的普及也可能對其芯片互聯(lián)業(yè)務構成挑戰(zhàn)。
整體來看,真正的“大動作”從來不在錢本身,而是錢背后的戰(zhàn)略意圖與生態(tài)布局。